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面对油田管道内壁毫米级结蜡,如何高效选择无损检测技术并保障长距离测量精度?【管道完整性管理】

2025/08/18

1. 油田管道的基本结构与结蜡测量技术要求

油田管道,特别是输送原油的管道,可以想象成是原油的“血管系统”。这些管道通常是钢制的,内部是光滑的圆筒状,负责将地下深处的原油输送到地面处理厂或远距离运输。其基本结构就是一根中空的圆柱体。

然而,在原油的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原油中的石蜡组分会从油中析出并逐渐沉积在管道的内壁上,形成一层被称为“结蜡”的固体或半固体状物质。这就像我们家里的水管用久了会堆积水垢一样。

结蜡对油田管道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有效流通面积减小:管道内壁结蜡会使原油通过的实际截面积变小,就像公路上的车道变窄了,导致流量下降。

  • 输送能耗增加:为了维持原有的输送量,就需要泵入更高的压力来克服结蜡层增加的流动阻力,这直接导致了能耗的显著增加,就如同汽车在泥泞路上行驶更费油一样。

  • 安全风险升高:严重的结蜡可能导致管道完全堵塞,甚至引发管线超压、爆裂等安全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 检测的挑战:管道通常埋在地下或位于偏远地区,内部流淌着原油,高温高压,这使得直接进入管道内部进行结蜡厚度测量变得非常困难和危险。因此,需要一种非接触、安全、高效的方法。

测量油田管道结蜡厚度的技术要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非接触性:为了避免对管道和流体造成干扰,同时保障测量人员的安全,测量过程必须是非接触的。

  • 精度和分辨率:结蜡厚度可能从微米级到厘米级不等,为了有效指导清蜡作业,需要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能够精细地捕捉结蜡层的形状和厚度变化。

  • 快速性:油田管道数量庞大,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测量系统需要具备快速扫描和数据采集的能力。

  • 适用性广:能够适应不同直径、不同材质、不同输送介质和复杂工况(如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的管道。

  • 智能化和自动化:理想的测量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自动化能力,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油田管道结蜡监测参数简介

在评估油田管道结蜡情况时,我们通常会关注几个关键参数,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结蜡的程度和对运行的影响。这些参数及其评价方法并不是某个具体的标准条款,而是行业内普遍采用的评估维度。

  • 结蜡厚度:这是最直接的参数,指管道内壁沉积的蜡层实际厚度。它的定义很简单:就是蜡层从管道内壁向中心延伸的距离。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管道内径的变化来计算。想象一下,一根全新的管道有一个固定的内径,如果里面长了蜡,那么它的实际“通道”就会变窄,我们测到的内径就会比原始内径小。这个缩小的内径与原始内径的差值,除以二,就是单侧的结蜡厚度。

  • 有效流通截面积(或有效内径):结蜡直接影响的是管道的“肚量”。有效流通截面积就是原油实际能流过的通道面积。当结蜡发生时,这个面积会减小。评价方法通常是根据测得的当前内径来计算圆的面积,然后与原始面积进行比较,或者直接计算有效内径与原始内径的百分比。

  • 结蜡速率:指单位时间内结蜡厚度的增加量。这个参数帮助我们预测结蜡的发展趋势,从而规划清蜡周期。评价方法通常是基于多次测量结蜡厚度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来推算。例如,在一个月内,如果结蜡厚度从2毫米增加到4毫米,那么结蜡速率就是每个月2毫米。

  • 结蜡层均匀性及形态:结蜡可能是不均匀的,比如只在管道底部堆积,或者形成不规则的瘤状。了解结蜡的分布和形态对于选择合适的清蜡工具至关重要。评价方法通常依赖于高分辨率的内部扫描数据,可以生成管道内壁的三维视图,从而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结蜡的分布特征。

  • 压力降变化:这是结蜡对管道运行影响的一个间接但重要的指标。当管道结蜡时,流体通过的阻力会增加,导致管道两端的压力差(压降)变大。评价方法是通过在管道两端安装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降,并将其与无结蜡时的正常压降进行对比。如果压降持续升高,就表明结蜡可能在加剧。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油田管道结蜡的测量,需要借助多种先进的非接触式技术。这些技术各有特点,就像为不同场景定制的“侦察兵”,解决不同的测量难题。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3.1.1 激光内径扫描测量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说是为精确探测管道内部几何形状而生的,尤其适用于测量管道内壁的结蜡厚度。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激光传感器对管道内表面进行高精度扫描。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该技术主要基于两种激光测距原理:激光三角测量法激光飞行时间法(TOF),结合扫描机构来实现对整个内壁的轮廓重建。

  1. 激光三角测量法:想象一个激光笔发射一道光线打到墙上,然后你从侧面用一个相机去拍这个光点。如果墙离你近,光点在相机图像上的位置会靠近图像中心;如果墙远,光点就会偏离中心。这就是三角测量法的基本思想。

    • 原理:激光发射器以一定角度向被测内壁发射一束激光。当激光束打到内壁表面形成一个光斑时,光斑反射的光被高灵敏度的CMOS或CCD相机接收。由于激光发射器、相机镜头和激光光斑在被测物上的投影点形成一个稳定的几何三角形,因此,当被测内壁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光斑在相机感光元件上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感光元件上的位置偏移,结合系统固定的几何参数(如激光器到接收器的距离、镜头焦距等),就可以精确计算出传感器到被测内壁表面的距离。

    • 核心公式(简化版):假设激光器与接收器基线为L,激光发射角为θ,接收器焦距为f,光斑在接收器上的偏移量为Δx。那么,距离D可以近似表示为: D = L * cos(θ) / ( sin(θ) - Δx / f ) 这个公式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具体的传感器几何设计进行更复杂的修正,以达到微米级精度。

    • 应用在管道内径测量:一个探头内部可以集成一个或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如果是多个固定传感器,它们会均匀分布在探头圆周上,同时测量多个点的距离,然后通过探头中心位置计算出内径。如果是旋转激光传感器,则探头会带动一个激光传感器进行360度旋转扫描,每旋转一周采集成千上万个点的数据,从而构建出管道内壁的完整二维(截面)或三维(结合轴向移动)轮廓。

  2. 激光飞行时间法 (TOF):这就像你对着山喊一声,然后测量回声传回来的时间,时间越长,山越远。

    • 原理:激光器发射一个激光脉冲,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当脉冲遇到物体表面并反射回来后,接收器收到反射信号,计时器停止。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射到接收的总时间T,乘以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再除以2(因为是往返),就可以得到距离DD = c * T / 2

    •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精度可能略低于三角测量法,但在某些大管径测量中也有应用。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精度:激光内径测量精度通常在±2微米至±10微米之间,高端系统可达更高精度。

  • 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角度分辨率可达弧分级别,轴向分辨率取决于移动速度和扫描频率,例如每周转可采集数千甚至上万个点。

  • 响应时间:单次测量可在毫秒级完成,完整截面扫描通常在数秒内完成。

  • 测量范围:取决于探头设计,通常可测量内径范围从几毫米到数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精度:能够达到微米级精度,精准识别微小的结蜡层厚度变化,甚至能发现表面缺陷和磨损。

    • 非接触无损:激光测量不会对管道内壁造成任何物理接触或损伤。

    • 数据丰富:可生成管道内壁的3D模型,提供详细的几何参数(内径、圆度、圆柱度、锥度等),这对于评估结蜡的分布和形态非常有用。

    • 适应性强:可通过定制探头尺寸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

    • 可视化强:通过软件可以直观地展示结蜡厚度分布,便于分析和决策。

  • 缺点

    • 需要内部访问:探头通常需要进入管道内部进行测量,这可能需要临时停产或在管道不运行时进行。

    • 对介质透明度要求:如果管道内充满不透明的原油或泥沙,激光束可能无法穿透,影响测量。通常需要在管道排空或部分排空后进行。

    • 表面光洁度影响:过于粗糙或反射率极低的表面可能会影响测量精度。

    • 成本较高:设备研发和制造技术含量高,通常导致系统成本较高。

3.1.2 伽马射线透射衰减法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这种技术利用伽马射线穿透物质时强度会衰减的特性。其原理基于朗伯-比尔定律(Beer-Lambert Law),即当射线穿过均匀介质时,其强度衰减与介质的厚度和密度有关。 * 原理:放射源(如铯-137)发射伽马射线,穿透管道壁以及管道内的介质(包括原油和结蜡层)。在管道的另一侧放置一个探测器,测量穿透后的伽马射线强度。结蜡层通常比原油具有更高的密度和不同的衰减系数。当管道内壁有结蜡时,射线穿过的“有效物质”总量发生变化,导致探测到的射线强度减弱。通过比较有无结蜡时的射线强度或监测强度变化趋势,可以间接推断结蜡的存在和厚度。 * 核心公式I = I0 * e^(-μ * ρ * x) 其中,I0是初始射线强度,I是穿透后的射线强度,μ是介质的质量衰减系数,ρ是介质密度,x是介质厚度。当管道内存在结蜡层时,xρ的变化会导致I发生变化,从而反推出结蜡层的相关信息。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密度):0.01至5.0 kg/l。

  • 精度:通常优于0.1%量程。

  • 响应时间:实时在线监测。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非侵入式:无需打开管道,可穿透金属管壁进行外部测量。

    • 适用性广:不受管道内流体温度、压力、粘度、腐蚀性等过程条件影响,适用于极端工况和危险介质。

    • 在线监测:可实现实时连续监测。

  • 缺点

    • 放射源安全:涉及放射性物质,需要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法规许可。

    • 空间分辨率低:通常只能测量某个截面的平均密度变化,难以获得精细的结蜡厚度分布图像,无法识别局部不均匀结蜡或缺陷。

    • 受流体密度影响:如果流体密度变化大,可能会与结蜡层的变化混淆。

3.1.3 雷达(FMCW)测量技术

雷达技术在油田领域主要用于液位和界面测量,其原理是利用微波信号的反射特性。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采用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技术。 * 原理:传感器发射一个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的连续微波信号(即“调频连续波”)。这个微波信号穿透管道壁,遇到管道内的原油表面或结蜡层表面时发生反射。反射信号被传感器接收。由于发射信号的频率是连续变化的,所以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会存在一个频率差(Δf)。这个频率差与信号传播的距离成正比。通过测量Δf,就可以精确计算出传感器到反射界面的距离。 Δf = (2 * R * dF/dT) / c 其中,Δf是频率差,R是距离,dF/dT是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率(斜率),c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结蜡测量中,雷达信号可以识别原油/结蜡层界面和结蜡层/管道内壁界面的不同回波,通过计算这两个界面的距离差,即可推算出结蜡厚度。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精度:液位测量通常±3毫米,对于层厚测量会受介质特性影响。

  • 频率:通常在24-26 GHz或更高频段。

  • 响应时间:实时。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式:无需接触被测介质。

    • 受过程条件影响小:测量结果对温度、压力、密度、粘度等过程条件不敏感。

    • 稳定可靠:适合在线监测。

  • 缺点

    • 穿透能力有限:对于金属管道,通常需要通过天线穿过管道壁进行测量,或者使用专门设计的波导管。对于高度衰减的介质或复杂的结蜡形态,可能无法有效穿透。

    • 主要用于界面识别:更擅长识别不同介质层之间的界面,对于非常薄的结蜡层或不规则的结蜡形态,分辨率可能不够高。

3.1.4 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

超声波技术是无损检测领域的重要工具,相控阵技术是其高级应用,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内部结构信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 原理:利用多个独立的超声波换能器组成阵列,每个换能器都可以独立激发和接收超声波脉冲。通过精确控制每个换能器的激发时间(相位),可以实现超声波束的聚焦、偏转和扫描,如同用多支手电筒同时照明,可以控制光束的形状和方向。 超声波束穿透管道壁,并在遇到不同声阻抗界面(如管道外壁/结蜡层界面,结蜡层/原油界面)时产生回波。系统分析这些回波信号的飞行时间(TOF)、幅度、相位等信息。 距离 =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飞行时间 / 2 通过对回波信号的复杂处理,可以重建出管道内壁的结蜡层剖面图像,从而实现结蜡厚度的精确测量。其优势在于能够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识别微小缺陷和薄层。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通道数:取决于系统配置,常见32/64/128通道。

  • 频率范围:0.5 MHz至20 MHz(取决于探头)。

  • 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可识别微小缺陷和薄层。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精度、高分辨率成像:能够提供详细的结蜡层剖面图像,甚至识别内部缺陷。

    • 穿透能力强:可穿透管道壁进行外部检测,不需要直接接触管道内部流体。

    • 适应复杂几何:相控阵技术允许灵活调整声束,适用于检测复杂几何形状。

  • 缺点

    • 需要耦合剂:通常需要在探头和管道表面之间使用耦合剂(如水或凝胶)以确保超声波有效传播,这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 表面条件要求:管道外表面过于粗糙或不平整会影响测量效果。

    • 受管道材质和温度影响:超声波在不同材料中传播速度不同,且受温度影响,需要精确校准。

    • 成本较高:设备复杂,投入成本较高。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油田管道结蜡厚度测量领域,全球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及其技术特点:

  • 德国柏林赫尔穆特 德国柏林赫尔穆特在放射性测量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采用伽马射线透射衰减法,例如LB 480密度测量仪。它通过非接触、非侵入的方式,利用伽马射线穿透管道及其内部介质(包括结蜡),监测射线强度的衰减来推断结蜡层。其核心性能参数方面,测量范围(密度)为0.01至5.0 kg/l,精度通常优于0.1%量程,可在-40°C至+80°C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其优势在于可以穿透金属管壁,不受管道内流体温度、压力、粘度、腐蚀性等条件的影响,特别适用于极端工况和危险介质的在线监测,但它主要提供的是平均密度信息,对结蜡层的局部细节和三维形态的解析能力有限。

  •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专注于高精度内径测量,其ZID100系列内径测量仪利用非接触式激光技术进行管道内壁几何数据采集。该系统提供基于两种工作原理的系统:通过集成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内径或通过旋转激光传感器进行内表面激光扫描。该系统可测量管道的内径、圆度、圆柱度、平行度、锥度、直线度、锥角、同心度、表面缺陷三维轮廓等参数。该系统最小可测内径为5mm,精度可达微米级别(最高定制±2um),在3秒内可测量多达32,000个表面点数据,空间分辨率可至6400点/周转。该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可根据具体需求定制系统,以更好地满足项目或产线要求。此外,系统还提供多个可选组件,如保持测量模块对齐管道轴线的固定支架、管道直线度测量模块、视频检视模块和Wi-Fi模块。该产品的优势在于其卓越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能够直接、精确地获取管道内壁的真实几何尺寸,从而计算出结蜡厚度,并提供结蜡层的三维形态信息,这对于精细化清蜡决策至关重要。但其测量通常需要探头进入管道内部,适用于停运或部分排空后的管道检测。

  • 美国艾默生 美国艾默生是过程自动化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罗斯蒙特 5400 系列非接触式雷达液位变送器可应用于界面检测。该产品基于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技术,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波,测量信号的频率差来计算距离,进而识别原油/结蜡层界面和结蜡层/管道内壁界面的位置,推算出结蜡厚度。其核心性能参数包括通常±3毫米的精度(标准工况,液位测量),频率在24-26 GHz或更高频段,过程温度最高可达250°C。该技术的优势在于非接触式测量,受过程条件影响小,测量稳定可靠,适合在线监测。然而,雷达波对结蜡层的穿透能力和对微薄结蜡层的分辨率可能不如激光或超声波。

  • 英国派特斯 英国派特斯在专业无损检测(NDT)和管道完整性管理领域享有高声誉,其HydraScan™ 系列采用高级超声波相控阵技术。该系统通过控制多个超声波换能器的激发时间和相位,形成聚焦或偏转的超声波束,穿透管道壁,利用遇到油/蜡界面和蜡/管壁界面时产生的回波,分析信号的飞行时间、幅度、相位等信息,重建出管道内壁的结蜡层剖面图像。其核心性能参数方面,通道数常见为32/64/128通道,频率范围0.5 MHz至20 MHz。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内部缺陷和层厚成像能力,可进行复杂几何形状的检测,能有效识别结蜡层的厚度及内部结构,但通常需要耦合剂辅助测量,且对外表面条件有一定要求。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结蜡测量设备,就像给生病的管道选择“诊断工具”,需要根据它的“病情”和“体质”来决定。以下是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和选型建议:

  •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精度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是能够识别的最小变化量。对于结蜡测量,高精度意味着能够更准确地知道结蜡到底有多厚,而高分辨率则能让我们看到结蜡层是均匀的还是有局部堆积。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如果精度不够,可能会误判结蜡厚度,导致清蜡周期不准确,要么清理过早造成浪费,要么清理过晚导致堵塞。分辨率低则可能错过局部严重的结蜡点或早期结蜡迹象。

    • 选型建议:对于要求精细化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的关键管道,尤其是管径较小、结蜡速率快的管道,应优先选择微米级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激光或超声波相控阵系统。对于只需要了解大概情况,进行宏观监测的粗放管理,可考虑伽马射线或雷达。

  • 测量速度与效率

    • 实际意义:指设备完成一次测量或扫描所需的时间。在油田现场,停产时间就是金钱,测量速度快意味着能更快地完成检测任务,缩短停产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速度慢会拉长检测周期,增加运营成本。

    • 选型建议:对于需要快速评估大量管道或进行定期巡检的场景,如每年对数百公里管道进行检查,选择扫描速度快、数据采集效率高的系统(如激光扫描系统或某些雷达系统)。对于少量、局部重点检查,速度可能不是首要考虑因素。

  • 管道尺寸适应性(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指设备能够测量的管道内径范围。油田管道直径从几十毫米到一米多不等,甚至还有更小的或更大的。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如果设备无法适应特定尺寸的管道,就无法进行测量,或需要购买多套设备。

    • 选型建议:首先要明确待测管道的直径范围。如果管道直径变化大,应选择测量范围广、可定制探头的设备。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ID100系列内径测量仪,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项目需求定制,更符合项目或产线要求。

  • 工作环境适应性

    • 实际意义:包括温度、压力、防爆等级、腐蚀性介质等。油田管道环境复杂恶劣,设备需要能够在这些条件下稳定工作。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环境适应性差的设备容易损坏、测量不稳定或无法在危险区域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 选型建议:核实设备的防护等级(如IP66/IP67),工作温度范围以及是否具备防爆认证。对于高温、高压或含硫化氢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伽马射线、雷达等非接触外部测量方式更具优势;而内部探头可能需要特殊的耐腐蚀、耐高温设计。

  • 侵入性与安装方式

    • 实际意义:设备是否需要进入管道内部(侵入式)或是否可以从外部测量(非侵入式)。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侵入式测量通常需要停产、排空甚至切割管道,操作复杂且成本高;非侵入式则可以实现在线监测,对生产影响小。

    • 选型建议:如果生产不允许中断,或管道难以进入,伽马射线、雷达、外部超声波或电容法是首选。如果能够停产,且需要获取管道内部的详细几何信息(如精确的结蜡厚度分布、缺陷位置),那么激光内径扫描系统则更为合适。

  • 数据呈现与分析能力

    • 实际意义:设备是否配备易于理解的软件,能够将测量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三维模型,并提供分析报告。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数据不易理解或分析不便,会降低决策效率,甚至导致误判。

    • 选型建议:选择配备有专业、友好人机界面(GUI)软件的系统,最好能生成3D模型、趋势图等,并支持数据导出和集成到现有管理系统。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油田管道结蜡厚度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即使技术再先进,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前准备解决方案,能让测量工作事半功倍。

  • 问题1:管道内部油污、水或流体残留对激光测量的干扰

    • 原因及影响:对于激光内径测量系统,如果管道内部有大量原油、水垢或泥沙残留,激光束可能无法有效穿透液体,或者光斑被污染,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甚至无法测量。

    • 解决建议

      • 预先清洁:在进行测量前,对管道进行初步的清蜡、清污处理,例如使用清管器进行机械刮除或用溶剂冲洗,确保测量段管道内部尽可能干燥和清洁。

      • 排空介质:尽量在管道排空流体后进行测量。

      • 特制探头:部分激光探头可能具备一定的抗污染能力或配备了保护性吹扫装置,可以减少细微油雾或灰尘的影响。

  • 问题2:结蜡层表面特性(如粗糙度、反射率)对光学或超声波测量的影响

    • 原因及影响:结蜡层的表面可能不平整,呈颗粒状或半固体状,这会影响激光的反射或超声波的传播和回波质量。粗糙的表面会使激光散射而非定向反射,导致光斑不清晰或信号丢失;超声波在粗糙界面也会产生不规则回波。

    • 解决建议

      • 算法优化:测量软件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通过多点采样、滤波和智能算法来识别和补偿表面不规则带来的误差。

      • 调整传感器参数:对于激光,可能需要调整激光器的功率或光斑大小;对于超声波,可以尝试调整频率或聚焦方式。

      • 多种技术结合: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结合多种测量技术,比如激光测量结合视频内窥,通过目视检查辅助判断结蜡层的特性。

  • 问题3:管道长距离测量中的探头定位与移动难题

    • 原因及影响:油田管道往往绵延数百甚至上千米,将测量探头精确地送入管道深处并沿着轴线稳定移动,同时保持测量精度,是一大挑战。探头在管道内可能遇到弯曲、垂直段、直径变化等复杂情况,容易卡顿或偏离中心,导致测量数据失真。

    • 解决建议

      • 智能化平移机构:选择配备自驱动或牵引式平移机构的系统。这些机构通常带有轮组或履带,能够适应管道内复杂地形,并配备编码器实现精确的位置追踪。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ID100系列,可配备自走式或拉机式平移模块,便于测量模块在管道内移动测量,可测长达1000米的深管。

      • 对中导向模块:加装辅助对中装置,确保测量探头始终保持在管道的中心线上,避免因偏离中心导致测量数据偏差。

      • 模块化设计:选择模块化、可拆卸的系统,便于在狭小空间进行部署和维护。

  • 问题4:现场恶劣环境对设备稳定性的挑战

    • 原因及影响:油田现场环境恶劣,包括高温、低温、高湿、粉尘、振动、电磁干扰以及潜在的易燃易爆气体。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设备的电子元件、光学部件或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或设备故障。

    • 解决建议

      • 工业级防护:选择具备高防护等级(如IP66/IP67)、宽工作温度范围和抗振动设计的工业级设备。

      • 防爆认证:在有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的区域,设备必须具备相应的防爆认证。

      • 定期维护与校准:即使是工业级设备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4. 应用案例分享

油田管道结蜡厚度测量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有着广泛而关键的应用,它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 原油集输管道在线监测:在油田开采现场,原油通过集输管线输送到处理站。通过定期或实时测量这些管道的结蜡厚度,可以及时发现结蜡情况,避免管道堵塞,确保原油顺利输送。例如,利用英国真尚有的ZID100系列内径测量仪,可以实现对集输管道内径、圆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从而评估结蜡情况。

  • 长输管线完整性管理:对于横跨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长输管线,结蜡是常见的内部腐蚀和堵塞问题。利用这种测量技术,可以评估不同管段的结蜡程度,指导清蜡作业的频率和区域,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 钻井完井阶段的套管和油管检测:在油气井的钻完井过程中,为了确保套管和油管的安装质量,并检查是否有因地层环境或完井液引起的结蜡,可以利用该技术进行精确的内径和结蜡厚度测量,从而保障后续生产的顺利进行。

  • 清蜡效果评估:在进行完清蜡作业(如热油冲洗、化学清蜡或机械清管)后,使用测量系统对管道内部进行再次检测,可以直观地评估清蜡效果,验证是否已将结蜡清除干净,为下一次清蜡周期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