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通过非接触式技术,在高速纤维材料生产线实现0.05%级精准测长,规避传统损伤与打滑误差?【工业测控 质量管理】

2025/08/28

1. 纤维材料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纤维材料,从我们日常穿的衣服(如棉花、羊毛、聚酯纤维),到工业上使用的增强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再到纸张制造中的纸浆纤维,其共同特点是细长且柔韧。测量这些纤维的长度,对于控制产品质量和优化生产工艺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我们纺纱织布,如果用的棉花纤维长短不一,就像一堆长短不齐的绳子要拧成一股,出来的纱线就容易断裂,织出来的布也可能不平整。同样,在生产无纺布、造纸或制造复合材料时,纤维的长度分布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强度、均匀性、手感等关键性能。

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比如用尺子量,或者通过滚轮编码器来测移动材料的长度,在纤维材料上往往会遇到一些挑战:

  • 损伤风险: 纤维材料通常比较柔软或脆弱。接触式测量时,滚轮的压力或摩擦力可能导致纤维被压扁、拉伸、磨损甚至撕裂,特别是对于精密、高速运行的生产线,这种损伤风险更大。

  • 测量误差:

    • 形变误差: 滚轮的压力可能导致纤维材料在测量点发生弹性或塑性形变,使实际测量到的长度与真实长度存在偏差。就像我们去量一块橡皮泥的长度,一用力可能就把它压扁拉长了,量出来的就不准。

    • 打滑误差: 当材料表面湿滑、粘性大,或者滚轮磨损、压力不足时,滚轮可能会在材料表面打滑,就像汽车轮胎在湿路上打滑一样,导致滚轮转过的圈数与材料实际移动的距离不符,产生测量偏差。

    • 磨损误差: 长期使用下,测量滚轮会磨损,导致直径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的精度。这就像我们常用的卷尺,如果尺头被磨损了,量出来的长度也就不准了。

  • 维护成本: 接触式部件需要定期清洁、润滑和更换,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提升测量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纤维材料的长度测量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2. 针对纤维材料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在纤维材料领域,衡量纤维长度的参数多种多样,以满足不同生产环节和质量控制的需求。理解这些参数及其评价方法,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技术。

  • 纤维平均长度: 这是最基础的参数,表示样本中所有纤维长度的平均值。它通常分为数量平均长度(Ln)加权平均长度(Lw)。数量平均长度是对每根纤维的长度进行算术平均,更侧重于反映短纤维的数量。而加权平均长度则赋予长纤维更大的权重,因为它对纱线强度、产品性能的贡献更大。这就像我们班级身高平均值,数量平均就是把每个人的身高加起来除以人数,而加权平均则可能考虑“个子高的人在班级总身高里贡献更大”的因素。

  • 短纤含量(SFC): 指的是样本中长度低于某个阈值(例如12.7毫米或1/2英寸)的纤维所占的比例。短纤含量过高会影响纱线的均匀性和强度,导致纺纱困难和产品质量下降。测量时,通常会先将纤维分散,然后通过光学或气流方式识别并统计短纤维。

  • 长度均匀性指数: 这个参数反映了纤维长度分布的均匀程度。它通常通过变异系数(CV%)来表示,即标准偏差与平均长度之比。变异系数越小,表示纤维长度分布越集中,均匀性越好。均匀性差的纤维就像一堆长短差异很大的木头,很难整齐地堆放或加工。

  • 棉结和异纤含量: 对于棉纤维而言,棉结(即纤维缠结形成的微小球状物)和异纤(如叶屑、膜片、飞丝等)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杂质。在测量长度的同时,一些高级的系统也能通过图像识别或光学传感技术,对这些缺陷进行计数和分类。

这些参数的获取,都旨在全面评估纤维的质量特性,从而指导原料采购、工艺调整和产品优化。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为了克服传统接触式测量对纤维材料的损伤和误差问题,并提升测量的稳定性,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应运而生。市面上有多种非接触式方案,它们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了经典的多普勒效应,就像我们听到远处火车汽笛声在靠近时变尖、远离时变低一样。在测量中,它通过分析激光束在移动物体表面散射后产生的频率变化来计算速度和长度。

  •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激光多普勒传感器通常发射两束平行的激光束,这两束激光束在测量区域(通常是待测材料的表面)相交并形成一个微小的干涉条纹区,这可以想象成在材料表面形成了一个“虚拟光栅”。当纤维材料通过这个虚拟光栅时,材料表面微小的颗粒、纹理会散射激光。由于材料的移动,散射回来的光频率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是多普勒频移。传感器内部的高精度光电探测器会接收这些散射光,并分析其频率变化,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就能精确计算出材料的速度。

    这种频率变化(多普勒频移 Δf)与材料的速度 v、激光波长 λ 以及激光束与运动方向的夹角 θ 之间存在固定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Δf = (2 * v * cos(θ)) / λ

    其中,Δf是多普勒频移,v是被测材料的速度,λ是激光波长,θ是激光束与被测材料表面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传感器通过测量Δf来反推出v

    一旦获得了材料的瞬时速度 v,要计算材料的长度 L 就变得简单了,它就是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积分:

    L = ∫ v dt

    这意味着只要连续、准确地测量速度,并对速度进行时间累积,就能得到精确的长度数据。这种测量方式完全不接触材料,因此不会造成任何物理损伤,也不会因摩擦打滑引入误差。

  •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精度: 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精度较高,通常可达到0.02%至0.1%的工厂校准精度,优质的系统重复性可达0.01%至0.02%。

    • 速度测量范围: 速度测量范围广泛,从静止到数千米每分钟,一些高端型号最高可达10,000米/分钟甚至更高。

    • 响应时间: 内部测量速率极快,可达数十到数百kHz,意味着每几微秒就能获得一次新的速度数据,能够捕捉高速运动和高加速度变化。

    • 分辨率: 能够检测直径小至0.1毫米的线缆,对细微材料也有良好的适应性。

    • 安装距离与景深: 通常提供数百毫米到数千毫米的安装距离选择,景深可达数百毫米,适应不同安装环境。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无损: 对敏感的纤维材料完全没有物理接触,避免了传统方法的损伤、压痕、拉伸和打滑误差。

      • 高精度与重复性: 基于物理原理,测量精度高,且不受材料表面磨损或形变的影响,长期稳定性好。

      • 宽测量范围: 能够测量从静止到高速的广泛速度,并支持正反方向识别。

      • 适应性强: 适用于多种材料,包括纸张、薄膜、金属、线缆、织物、无纺布等,无论是平面还是曲面材料。

      • 坚固耐用: 全固态设计,无活动部件,维护量极低,适合恶劣工业环境。

    • 缺点:

      • 成本较高: 相较于简单的接触式编码器,初始投资成本通常更高。

      • 对表面特性有一定要求: 极度透明或镜面反射的表面可能需要特定调整或辅助措施。在某些情况下,表面过于光滑或完全吸光的材料可能散射信号较弱,影响测量稳定性。

图像分析测量技术

这种方法就像给纤维拍一张超高清的照片,然后通过专业的“图像识别软件”来量取照片上纤维的长度。

  •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通过高分辨率相机获取待测纤维材料的完整图像,无论是分散的单根纤维还是集成在布料中的纤维结构。随后,先进的图像处理软件会自动识别纤维的边缘轮廓,并基于像素点的坐标信息进行精确的尺寸测量,包括长度、宽度、角度等。对于较长的纤维或大尺寸样品,系统可能通过图像拼接技术来扩展测量范围。

  •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精度: 图像分析测量技术精度较高,部分设备可达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例如±0.5µm。

    • 测量范围: 取决于相机视野和拼接功能,视野最大可达300x200mm。

    • 测量速度: 通常用于批量检测,非实时在线连续测量,但单次样品处理速度快,例如0.2秒可测量数十至上百个点位。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测量精度极高,能提供详细的纤维形态学信息;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为误差;通用性强,适用于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研发。

    • 缺点: 通常为离线、批量检测,不适合连续生产线的实时长度测量;样品制备可能耗时;受限于视野大小,无法直接测量极长的连续材料。

气流分散与光电传感技术

这种技术有点像给纤维“吹气”让它们分开,然后让每根纤维单独地通过一个“光眼”来测量。

  •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该系统利用气流将纤维样品充分分散,使原本缠结的纤维能够个体化,避免测量时相互干扰。然后,这些分散的单根纤维通过一个狭窄的光学测量单元。单元内设有高精度的光电传感器,当纤维通过时,它会阻挡或散射光线,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这种光信号的变化,根据信号持续时间或强度变化,结合纤维通过速度,来计算每根纤维的长度。系统还能同时识别并计数棉结、短纤等。

  •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对象: 主要针对棉花、合成短纤等纺织原料。

    • 测量项目: 除了长度(如数量平均长度、加权平均长度),还能测短纤含量、棉结、异物等。

    • 测试速度: typically for batch testing, a batch usually takes a few minutes.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纺织行业公认的棉花及短纤质量控制标准设备,数据权威性强,能够提供全面的纤维特性分析;非接触式批量检测。

    • 缺点: 仅适用于短纤材料的批量测试,不适合连续长纤维或生产线上的实时长度测量;需要特定的样品制备。

湿法分散与图像分析技术

这种方法常用于纸浆纤维,是将纤维泡在水里,然后通过摄像头对水里的纤维进行拍照分析。

  •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将纸浆或湿法制备的纤维样品分散在水中,形成稀释的悬浮液。然后,将悬浮液通过一个狭窄的光学测量单元。高分辨率相机实时捕捉流经单元的纤维图像,并利用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自动测量纤维的长度、宽度、卷曲度、分叉等多种形态学参数。

  •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对象: 主要用于纸浆纤维、回收纤维等。

    • 测量项目: 纤维长度(加权平均长度、数量平均长度)、宽度、卷曲度、分叉、粗细度等。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在纸浆和造纸行业具有领先地位,能够提供全面的纤维形态学分析;非接触式批量检测。

    • 缺点: 限于湿法样品,不适用于干态或连续生产线上的纤维材料;主要用于实验室测试,非在线实时测量。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对比几家在纤维材料非接触式测量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及其技术方案:

  • 瑞士优斯特技术公司(采用气流分散与光电传感技术) 瑞士优斯特技术公司是纺织行业知名的纤维测试设备供应商。其产品如Uster AFIS PRO,采用气流原理将纤维样品充分分散并个体化,然后通过高精度光电传感器对每根通过的纤维进行扫描,测量其长度。该系统能同时识别并计数棉结和短纤。它主要用于棉花和合成短纤等原材料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提供高度权威和精准的数据,是纺纱厂原料采购和工艺优化的重要工具。虽然测试速度为每批次约2分钟(依样品类型而异),但其数据精度符合国际纺织测试标准,为非接触式批量检测的行业标准。

  • 英国真尚有(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 英国真尚有AJS10X系列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专为工业应用中移动物体和材料的非接触式速度和长度测量研发。它利用先进的激光多普勒测量原理,可以实现精确的速度测量和长度测量,对把控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列产品工厂校准精度优于0.05%,重复性达0.02%,内部测量速率高达 200kHz,确保精确捕捉高速运动物体。AJS10X系列速度测量范围广泛,最高可测速度达10,000 m/min,并且可以检测直径小至0.1mm的线缆,适用于纸张、薄膜、机织物、无纺布、电线、电缆等多种平面和圆柱形材料的测量。该设备采用全固态设计,无活动部件,拥有IP67高级防护等级,适应恶劣工业环境,长期使用可靠性高。

  • 日本基恩士(采用图像分析测量技术) 日本基恩士的IM-8000系列图像尺寸测量仪,采用非接触式光学测量原理,通过高分辨率相机获取待测纤维材料的完整图像,结合其先进的图像处理软件,自动识别纤维边缘并进行精确的尺寸(长度)测量。其测量精度可达±0.5µm,重复精度±0.1µm,测量速度快,0.2秒可测量99个点位。它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结果受操作人员影响小,通用性强,适用于实验室和生产线旁的快速质量控制,实现非接触式批量检测。

  • 德国卡尔蔡司(采用图像分析测量技术 - 光学显微镜) 德国卡尔蔡司的Axio Imager系列光学显微镜与ZEN软件,利用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对纤维样品进行放大观察和高清晰度图像采集。结合其强大的ZEN图像分析软件,操作人员可以对单根或多根纤维进行精细的边缘识别、描绘和长度测量。其测量精度取决于显微镜放大倍数和像素分辨率,可达微米甚至亚微米级。该方法提供极其详细的微观结构信息,适用于纤维的研发、失效分析和高精度质量控制,在显微成像领域拥有百年历史和技术积累,为非接触式精密测量。

  • 英国马尔文帕纳科(采用图像分析测量技术 - 形态分析仪) 英国马尔文帕纳科的形态分析仪Morphologi 4-ID,结合了自动化图像分析和拉曼光谱技术。它通过自动化显微镜对散布在载玻片上的样品(包括纤维)进行扫描,捕获数万甚至数十万个颗粒/纤维的高分辨率图像,并自动测量其尺寸和形态特征(包括长度、宽度、长宽比、圆度等)。其粒径测量范围为0.5µm至13000µm,每秒可分析数千个颗粒。该系统提供自动化、高通量的粒度及形态学分析,尤其擅长对非规则形状颗粒(如纤维)的表征,结合拉曼光谱可实现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同步分析,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制药、化工等领域。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非接触式测量设备,就像选择一辆合适的车,需要根据“路况”和“需求”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关键指标和选型建议:

  • 测量精度与重复性:

    • 实际意义: 精度代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重复性代表多次测量同一物体时结果的一致性。就像一把尺子的刻度是否准确,以及每次量同一个东西是不是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 影响: 高精度和高重复性是确保产品质量、减少废品率的基础。

    • 选型建议: 对于高附加值或对长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纤维产品(如高端碳纤维、精密纺线),应选择精度优于0.05%的激光多普勒传感器或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一般生产线上的长度控制,0.1%左右的精度即可满足需求。

  • 速度测量范围与加速度响应: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材料移动速度的最低和最高值,以及它能多快地适应材料速度的变化。

    • 影响: 如果生产线运行速度变化快,或需要从静止启动、快速停止的场合,传感器必须具备良好的加速度响应能力。

    • 选型建议: 激光多普勒传感器通常能覆盖极广的速度范围(从静止到高速),且能处理高加速度。图像分析系统通常不适用于连续高速材料的实时测量。

  • 测量对象适配性(材料类型、尺寸、表面特性):

    • 实际意义: 传感器是否能测量你的具体纤维材料(例如是单根纤维、纤维束、纱线、织物、无纺布、还是纸浆纤维),以及材料的尺寸(细如0.1mm的线缆还是宽大的布匹)和表面状况(光滑、粗糙、透明、反光)。

    • 影响: 选错了传感器,可能根本无法识别或准确测量你的材料。

    • 选型建议:

      • 对于连续移动的线缆、织物、纸张等,激光多普勒传感器是首选,特别是英国真尚有AJS10X系列有针对平面和圆柱表面的多种型号可选。

      • 对于离散的短纤维样品进行形态学分析(如棉花、纸浆纤维),则应考虑气流分散或湿法分散结合图像分析的实验室设备。

  • 安装距离与景深:

    • 实际意义: 安装距离指传感器到被测材料表面的最远距离;景深指在保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材料表面允许的上下浮动范围。就像你拍照时,相机离被拍物体多远合适,以及被拍物体前后一点距离内都能清晰对焦。

    • 影响: 这决定了传感器能否方便地安装到生产线上,以及材料在运行中轻微抖动是否会影响测量精度。

    • 选型建议: 生产线空间有限或材料有较大跳动时,选择安装距离长、景深大的传感器。

  • 环境适应性与防护等级: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在多尘、潮湿、高温或低温等恶劣工业环境下的稳定工作能力。

    • 影响: 环境条件不符会导致设备故障、测量不稳定或缩短寿命。

    • 选型建议: 务必选择具有高防护等级(如IP67)和宽工作温度范围的传感器。对于高温环境,考虑可选配冷却外壳的型号。全固态设计通常比有活动部件的设备更耐用。

  • 通信接口与集成功能: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如何与你的生产控制系统(PLC、SCADA)进行数据交换。

    • 影响: 接口不兼容会增加系统集成难度和成本。

    • 选型建议: 确保传感器支持主流工业通信协议(如以太网、PROFIBUS、PROFINET、CANbus等),最好有无线连接能力,便于调试和诊断。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采用了先进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仍然可能遇到一些挑战。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前准备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 问题一:材料表面特性变化导致测量不稳定

    • 原因与影响: 纤维材料的颜色、光泽度、粗糙度甚至透明度都可能影响激光的散射或图像的清晰度。例如,极度光滑或镜面反射的表面可能导致激光信号弱,而深色或吸光材料可能反射不足,进而影响测量精度或稳定性。

    • 解决建议:

      • 优化传感器安装角度: 调整传感器相对于材料表面的角度,以获得最佳的散射信号。

      • 选择合适波长的激光: 某些波长的激光可能对特定颜色或透明度材料有更好的穿透或反射效果。

      • 考虑表面处理或辅助: 对于极难测量的表面,有时需要在材料表面进行局部标记(如喷涂不易损伤的专用示踪剂),或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辅助反射板。

      • 自适应算法: 现代高性能传感器通常内置自适应算法,能自动调整参数以适应表面变化,提高鲁棒性。

  • 问题二:生产线振动或材料跳动影响测量精度

    • 原因与影响: 生产线上的机械振动或材料本身在高速运行时的上下跳动,会导致传感器与材料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微小变化,超出了传感器的景深范围,进而引入测量误差或导致数据不稳定。

    • 解决建议:

      • 加固传感器安装支架: 确保传感器支架坚固稳定,减少外部振动的影响。

      • 安装减震垫: 在传感器安装点或相关机械部件处增加减震垫,隔离振动。

      • 选择大景深传感器: 如果材料跳动不可避免,选择具有更大景深范围的传感器,使其在一定距离变化范围内仍能保持精度。

      • 优化材料导向: 改善生产线上的材料导向装置,如导辊、张力控制系统,减少材料的跳动。

  • 问题三:工业环境污染(灰尘、油污等)对光学部件的影响

    • 原因与影响: 纤维加工过程中常伴有飞絮、灰尘,或存在油雾、水汽等,这些污染物可能附着在传感器的光学镜头上,阻碍激光的发射和接收,导致信号衰减,测量精度下降甚至失效。

    • 解决建议:

      • 选用高防护等级传感器: 选择IP67等高级防护等级的传感器,有效阻止灰尘和水分进入。

      • 配备气帘或吹扫装置: 在传感器镜头前设置气帘或定期吹扫装置,用洁净压缩空气吹走灰尘。

      • 定期清洁维护: 按照制造商建议,定期用专用清洁剂和无尘布清洁传感器光学窗口。

      • 安装防护罩: 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考虑为传感器加装额外的物理防护罩。

  • 问题四:系统集成和数据通信挑战

    • 原因与影响: 将非接触式传感器集成到现有的生产控制系统(如PLC、DCS)中时,可能面临通信协议不兼容、数据更新速率不匹配或数据格式转换等问题,导致集成困难或数据传输不稳定。

    • 解决建议:

      • 选择支持主流工业协议的传感器: 优先选择提供多种标准工业通信接口(如Ethernet/IP, PROFINET, Modbus TCP/IP等)的传感器。

      • 利用无线连接功能: 某些传感器内置Wi-Fi,可用于远程配置、诊断和临时数据查看,简化调试过程。

      • 使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利用SDK可以加速定制化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

      • 咨询专业技术支持: 在集成过程中遇到难题,及时寻求传感器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的专业帮助。

4. 应用案例分享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纤维材料生产和加工的各个环节都有广泛应用:

  • 纺织行业: 在纱线、织物、无纺布的生产线上,精确测量材料的速度和长度,确保卷对卷生产的长度一致性,或者进行定长切割,减少材料浪费,提高产品良率。例如,英国真尚有的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可以应用于纺织行业,进行网速检测和精准对准控制。

  • 线缆和管材生产: 用于电线、电缆、软管、管道等产品的在线长度测量和精确切割,替代传统编码器,消除打滑误差,保证交付长度的准确性。

  • 造纸和印刷行业: 监测纸张、薄膜等高速运行的幅材网速,进行精确的网速检测和张力控制,确保印刷套准和卷取质量。

  • 复合材料制造: 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预浸料或复合板材的生产中,实时监控材料的进给速度和长度,实现精准的铺层或切割,保障产品性能。

  • 轮胎和橡胶制品: 测量橡胶片、帘布等半成品的长度和速度,辅助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精准控制,提升轮胎制造的效率和一致性。

在选择非接触式测量设备时,需要综合考虑测量精度、速度范围、材料适配性、环境适应性以及集成功能等因素。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技术和产品,才能真正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