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车辆的实时监控中,准确获取车辆的行驶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车辆速度,很多时候是通过车轮的转速来估算的,比如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显示。这个方法简单直接,就像我们用卷尺量轮子转一圈的长度,再乘以轮子每秒转的圈数,就能算出速度。
然而,车辆行驶过程中,这种基于车轮转速的测量方式会遇到一些“陷阱”,导致速度数据不准:
车轮打滑:在湿滑路面、加速或急刹车时,车轮可能会在地面上空转或滑动,此时车轮转速远不能代表车辆实际移动的速度。这就好比一个跑步机上的人,脚蹬得很快,但如果跑步机履带打滑,他实际往前移动的速度可能很慢甚至停滞。
轮胎周长变化:轮胎的周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磨损、气压变化、载重(轮胎下沉)以及温度影响,轮胎的有效滚动周长会发生微小但持续的变化。这就相当于你的“卷尺”长度一直在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想象一下,一辆满载的卡车和一辆空载的卡车,即使轮胎型号相同,但因为负重导致的轮胎变形(下沉),它们的有效滚动半径和周长是不同的。
轮胎下沉:这是周长变化的一种特殊情况,尤其在重载车辆或柔软路面上更为明显。轮胎与地面接触部分会发生变形,使得实际滚动半径小于理论半径,同样影响速度测量的准确性。
因此,为了满足公路车辆实时监控对高精度速度数据的需求,尤其是要实现车辆的精确控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功能,我们需要一种能够直接测量车辆相对于地面真实运动速度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要是非接触式的,不依赖于车轮的状态。简单来说,我们不再看“脚尖在履带上转了多快”,而是直接测量“人相对于地面移动了多快”。
在车辆速度监测领域,为了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兼容性和性能评估的一致性,行业内通常会定义一系列参数和评价方法。这些参数不仅关乎速度的“准不准”,还涉及测量结果的“快不快”和“稳不稳”。
速度监测参数的定义与评价方法:
速度测量范围:指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评价时,会通过在不同速度段进行实际测试来验证其覆盖能力。
速度精度:反映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它通常用百分比(如“读数的±X%”)或一个固定误差值(如“±Y km/h”)来表示,并取两者中的较大值。评价时,需要将传感器测量值与已知高精度参考速度(例如,通过高精度GPS或专业测试设备获取)进行比对,计算误差。
速度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速度变化量。例如,分辨率为0.1 km/h意味着传感器可以区分0.1 km/h的速度变化。
信号更新率(或采样率):表示传感器每秒能提供多少次速度数据。高更新率意味着传感器能更快地响应车辆速度变化,对于实时控制和动态监测尤为关键。评价时,会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输出的频率来确定。
延迟时间:指从车辆速度实际发生变化到传感器输出相应速度数据所需的时间。低延迟对于闭环控制系统至关重要。
重复性: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速度时,结果的一致性。
环境适应性:包括传感器在不同温度、湿度、振动、冲击和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评价时,通常会在模拟或实际的恶劣环境下进行测试。
安装距离与角度容忍度:指传感器与被测表面之间的最佳工作距离和对安装角度偏差的容忍程度。这影响了传感器在不同车辆上的部署灵活性和稳定性。
这些参数共同构成了一个速度测量传感器的“性能画像”,帮助用户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实现非接触式车辆速度测量,并且不受车轮状态影响,是车辆监控和控制领域的一个关键技术挑战。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各有特点,像不同工具箱里的专业工具,各自擅长不同的任务。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雷达多普勒传感器会持续向地面发射特定频率(比如24 GHz)的电磁波。当这些电磁波碰到移动的地面(或物体)并被反射回来时,由于地面相对于传感器在运动,反射波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量被称为“多普勒频移”。
我们可以把发射的电磁波想象成一连串的声波脉冲。当车辆向前行驶,传感器向地面发射的波束被地面反射回来时,由于地面在“远离”传感器(从传感器视角看),反射波的波长会被“拉长”,频率就会降低。反之,如果车辆后退,反射波的频率就会升高。这个频率的改变量,与车辆的运动速度成正比。
多普勒频移(f_d
)与车辆速度(v
)、发射波频率(f_0
)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
,在空气中约等于光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
f_d = (2 * v * f_0 * cos(theta)) / c
其中:* f_d
是多普勒频移,也就是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之间的差值。* v
是车辆相对于传感器的速度。* f_0
是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 c
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约为 3 x 10^8 米/秒)。* theta
是雷达波束方向与车辆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通常向下倾斜安装,因此需要考虑这个角度。如果传感器正对地面垂直安装,theta
接近0,cos(theta)
接近1,公式简化。但为了测量前进速度,通常会有一个小的倾斜角。
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这个频率差,结合已知的发射频率和电磁波速度,就能计算出车辆的真实地面速度。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速度范围:从0.1 km/h到200 km/h甚至更高。
速度精度:通常能达到读数的±0.1%到±0.5%或±0.05 km/h(取较大者)。
信号更新率:从10 Hz到100 Hz,甚至更高,能够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
响应时间:毫秒级别。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真正非接触式:直接测量车辆与地面之间的相对速度,完全不受车轮打滑、轮胎磨损、周长变化或轮胎下沉等因素影响,提供真实的地面速度数据。
环境适应性强:雷达波能够穿透雾、雨、雪等恶劣天气,对灰尘、泥浆等污染也有较好的容忍度,因此在各种严苛的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测量距离灵活:可以安装在车辆底部,与地面保持一定的工作距离。
不受被测表面特性影响:无论是沥青路、水泥路、泥土路,甚至草地,只要能反射雷达波,就能进行测量。
缺点:
安装角度敏感:测量精度受传感器与地面夹角的影响,安装时需要校准。
功耗相对较高:相较于一些低功耗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可能需要更多的电力。
可能受电磁干扰:在某些电磁环境复杂的场景下,可能需要额外的抗干扰设计。
成本:高性能的工业级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成本通常高于简单的轮速传感器。
适用场景:公路车辆的速度精确控制、车辆性能测试、非公路车辆(如农机、矿山机械、叉车)的速度监测、输送带速度控制以及铁路应用等。对于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实时速度数据的应用,例如自动驾驶、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更高阶算法,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是理想选择。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内部有两排光敏阵列(或高速摄像头),在车辆运动时,地面上的一些微小特征点(比如沙粒、小石子、路面纹理)会依次经过这两排阵列。通过计算同一个特征点从第一排阵列移动到第二排阵列所需的时间,并结合两排阵列之间的固定距离,传感器就能精确计算出车辆的速度。这类似于测量两个传感器之间一个移动物体经过的时间。
v = d / t
其中:* v
是车辆的速度。* d
是两排光敏阵列或两个观测点之间的固定距离。* t
是地面纹理从第一个观测点移动到第二个观测点所需的时间。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速度范围:从极低速(0.1 km/h)到高速(200 km/h)。
速度精度:通常能达到读数的±0.1%或±0.05 km/h。
采样率:可达200 Hz或更高。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高精度:提供非常精确的真实地面速度和距离数据。
非接触式:同样不受车轮打滑、轮胎磨损等影响。
双向测量:有些型号还能测量横向速度。
缺点:
对表面清洁度有要求:如果地面被泥浆、厚灰尘覆盖或纹理不明显,可能影响测量效果。
对光照敏感:强光或弱光环境可能需要特定的设计来应对。
安装高度范围有限:通常需要在特定距离内工作,以保证图像清晰度。
适用场景:车辆性能测试、底盘控制系统、需要极高精度地面速度的研发和测试场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加速度计:想象一个小球在一个盒子里面。当盒子加速时,小球会撞向盒子的某一面。加速度计就是通过测量这种惯性力来检测车辆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加速或减速。例如,微机电系统(MEMS)加速度计通过测量敏感质量块在惯性力作用下产生的电容变化来检测加速度。
陀螺仪:用于测量车辆绕X、Y、Z轴旋转的角速度。想象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当它被外力试图改变方向时,会产生一个抵抗方向变化的力(科里奥利力)。陀螺仪就是利用这种效应来测量角速度的。例如,MEMS陀螺仪利用科里奥利力效应,通过检测振动结构件在角速度作用下产生的振动模式或幅度的变化来测量角速率。
通过对加速度数据进行一次积分,理论上就可以得到速度;对角速度进行积分,可以得到姿态角度。
v(t) = v(t_0) + integral(a(tau) d(tau)) from t_0 to t
其中:* v(t)
是在时间 t
的速度。* v(t_0)
是在初始时间 t_0
的速度。* a(tau)
是在时间 tau
的加速度。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加速度计量程:通常从±2g到±16g(g为重力加速度)。
陀螺仪量程:从±125°/s到±2000°/s。
偏置稳定性:MEMS陀螺仪在1°/h到几百°/h之间,光纤陀螺仪(FOG)可达0.01°/h以下。
噪声密度:加速度计通常在几十到几百µg/√Hz,陀螺仪在10 mdps/√Hz到0.1 °/√h。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独立性:不依赖外部信号,可在GPS信号缺失(如隧道、地下车库)或地面状况不佳时提供运动信息。
高动态响应:能快速响应车辆的加速、减速和转弯等动态变化。
小尺寸和成本效益(MEMS):MEMS IMU可以做到非常小巧且成本较低,易于集成。
缺点:
误差累积(漂移):由于积分运算的特性,IMU的测量误差会随着时间积累,导致速度和位置信息出现漂移。长期独立工作时,需要外部参考(如GPS、雷达测速)进行校正。
不直接测量地面速度:IMU测量的是车辆自身的惯性运动,需要融合其他传感器数据才能得到准确的地面速度。
适用场景:与GPS、雷达测速、轮速传感器等融合,用于车辆导航(航位推算)、姿态控制、底盘稳定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等。在非接触式测速方案中,IMU常作为辅助和补充,在短暂的地面传感器失效时提供惯性推算。根据精度要求,有MEMS、QMEMS(更高精度MEMS)和FOG(最高精度,成本也高)等不同技术路线。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激光从物体反射回来所需的“飞行时间”(ToF, Time of Flight)来确定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传感器通常会通过旋转或扫描的方式,向周围环境发射大量的激光脉冲,收集成千上万个距离点,从而生成一个高密度的三维点云。
通过对比不同时刻获取的点云数据,利用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或点云配准(Scan Matching)算法,可以估计出激光雷达(也就是车辆)在两个时间点之间的位移。将位移除以时间间隔,即可得到车辆的近似速度。
v = delta_position / delta_time
其中:* v
是车辆的速度。* delta_position
是通过点云配准得到的车辆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delta_time
是获取两个点云数据的时间间隔。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距范围:从几十米到数百米。
测距精度:通常在±2 cm到±5 cm。
激光通道数:从16线到128线,影响点云密度和垂直视场角。
点云数据率:每秒几十万到数百万点。
旋转速度:通常为5 Hz到20 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环境感知能力强:能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用于障碍物检测、地图构建、定位和路径规划。
非接触式:不需要与地面接触。
高精度定位辅助:在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受限的区域,结合IMU数据能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航位推算。
缺点:
计算复杂:从点云数据中提取速度需要复杂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资源。
容易受恶劣天气影响:雨、雾、雪会严重衰减激光信号,降低测量可靠性。
成本较高:高性能多线激光雷达通常价格昂贵。
不直接测量地面速度:速度是基于环境特征点变化推算出来的,不是直接的地面速度。
适用场景: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机器人导航、高精度地图绘制等,主要用于环境感知和定位,速度推算通常是其辅助功能。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市面上一些知名品牌在车辆速度测量(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辅助测量)方面的产品和技术特点:
1. 瑞士奇石乐
瑞士奇石乐是测量技术领域的知名品牌,其科雷维特S-400产品采用的是光学相关测速技术。这款传感器通过向地面投射光束,并利用高速图像处理技术来分析地面纹理的相对移动模式,直接测量车辆相对于地面的纵向和横向速度。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不受车轮打滑或制动影响的高度精确的真实地面速度数据,非常适合作为惯性测量单元(IMU)航位推算的辅助传感器,显著提升车辆在低速、高动态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受限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其速度范围较宽,精度较高,采样率可达200 Hz,是一款专业的非接触式速度测量工具。
2.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是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的代表产品。它利用24 GHz的雷达前端,持续发射电磁波,并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多普勒偏移来计算车辆的真实地面速度。该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真实地面速度,不受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变化和轮胎下沉的影响,测速范围为0.8 km/h至200 km/h。LP-DS200具有20 Hz的信号更新率,适用于实时监测和闭环控制。同时,LP-DS200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出色,工作温度范围为-40°C至+70°C,防护等级达到IP6KX、IPX7、IPX9K,并采用坚固的完全密封外壳设计,保证了在各种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灵活的安装方式,安装距离可在100 mm 至 700 mm范围内调整,输入电压范围宽泛,可在9 V 至 28 V DC范围内稳定工作。
3. 德国博世
德国博世在汽车电子领域久负盛名,其SMI230等产品是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技术的典型代表。博世的IMU集成加速度计和陀螺仪,通过测量感应质量块的电容变化(加速度计)和科里奥利力效应(陀螺仪)来检测车辆的线加速度和角速率。虽然IMU本身不直接测量地面速度,但它是车辆航位推算和姿态控制的核心部件,为车辆底盘控制、安全系统和导航辅助提供关键的惯性数据。博世的MEMS传感器以高可靠性、小尺寸和成本效益著称,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其加速度计量程可达±16g,陀螺仪量程达±2000°/s,满足汽车级标准,工作温度范围为-40°C至+85°C。
4. 日本爱普生
日本爱普生专注于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传感器,其M-G370产品采用石英微机电系统(Q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技术。QMEMS技术利用高精度石英晶体振荡器,通过检测角速度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引起的振动模式变化来测量角速率,加速度计则检测石英结构在加速度作用下的电容变化。相比普通MEMS,QMEMS以其卓越的温度稳定性和极低的噪声特性而闻名,提供出色的长期稳定性和高精度,对于需要长时间高精度航位推算的车辆应用尤为重要。M-G370的陀螺仪偏置稳定性可达0.8°/h,角随机游走0.08°/√h,加速度计偏置稳定性50 µg,在同等性能级别下尺寸紧凑。
5. 法国赛峰集团
法国赛峰集团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其西格玛40(Sigma 40)等产品基于光纤陀螺仪(FOG)惯性测量单元(IMU)技术。光纤陀螺仪利用萨格纳克效应,通过测量两束在光纤线圈中反向传播的光束因线圈旋转而产生的相位差来精确确定角速度。FOG技术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具有极高的可靠性、长寿命和卓越的抗冲击振动能力,提供远超MEMS的精度和稳定性。赛峰的FOG产品具有极低的偏置不稳定性(0.01 °/h)和角度随机游走(0.003 °/√h),量程可达±1000 °/s,适用于对导航性能要求极高的无人驾驶车辆和高级航位推算应用,尤其在GNSS信号长时间缺失的环境中表现出色。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非接触式车辆速度测量设备,就像为特定工作挑选最合适的工具。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几个关键的技术指标,并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做出决策。
速度测量范围:
实际意义:传感器能测量的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如果你的车辆可能在极低速(如0.1 km/h)下精确行驶,或者需要在高速(如200 km/h以上)下进行测量,这个范围就非常重要。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超出范围会导致无法测量或数据失真。
选型建议:对于自动泊车、精确怠速控制等低速场景,需要选择低速性能优异的传感器;对于高速公路测试或高性能车辆,则需关注高速上限。雷达多普勒和光学相关传感器通常都能覆盖较宽的速度范围。
速度精度与分辨率:
实际意义: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与真实速度的接近程度,分辨率决定了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速度变化。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意味着更精细的控制和更可靠的数据。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精度不足可能导致控制指令偏差,分辨率差则可能错过微小的速度波动。
选型建议:对于要求极高的闭环控制系统(如精确巡航、自动驾驶),应优先选择精度达到±0.1%甚至更高,分辨率在0.1 km/h以下的传感器。车辆性能测试也需要高精度。
信号更新率(响应时间):
实际意义:传感器每秒提供多少次数据,以及从速度变化到数据输出的时间延迟。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更新率低或响应时间长,会导致控制系统滞后,无法及时应对车辆的动态变化,尤其在紧急制动、急加速或复杂路况下可能引发危险。
选型建议: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或自动驾驶中的动态控制,至少需要20 Hz甚至100 Hz以上的更新率和毫秒级的响应时间。
环境适应性(防护等级、温度范围、抗干扰能力):
实际意义:传感器在恶劣工作环境(如雨、雪、尘土、泥浆、极端温度、振动、电磁干扰)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护等级(如IP6K9K)越高,抗尘防水能力越强。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环境适应性差会导致传感器失效、数据错误或寿命缩短。
选型建议:公路和非公路车辆往往工作在户外复杂环境,需要选择具有高防护等级(至少IP67及以上)、宽泛工作温度范围(如-40°C至+70°C)且具备良好抗振动、抗电磁干扰能力的传感器。雷达多普勒技术在这方面通常表现出色。
输出接口与兼容性:
实际意义:传感器如何将测量数据传输给车辆的其他系统(如CAN总线、RS232、脉冲输出)。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不兼容的接口或数据格式会导致无法集成或需要额外转换。
选型建议:选择支持行业标准接口(如CAN总线、RS232)或与现有车辆系统兼容的传感器,以简化集成。如果需要与标准车辆控制器通信,符合DIN 9684 / ISO 11786等标准的脉冲输出会很有用。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传感器安装位置与角度偏差
问题原因与影响:雷达多普勒或光学相关传感器通常需要精确地安装在车辆底部,并保持特定的倾斜角度。如果安装位置不当或角度有偏差,可能会导致测量误差增大。例如,雷达波束如果与地面夹角过大,导致测量的是斜向速度分量,而非纯粹的水平前进速度。另外,如果安装距离地面过远或过近,也可能超出传感器最佳工作范围。
解决建议:
严格遵循安装指南:务必按照传感器制造商提供的详细安装说明进行操作,包括推荐的安装高度、角度和位置。
使用专用支架和夹具:确保传感器在车辆运动中(包括颠簸和振动)保持稳定,不发生位移或角度变化。
进行安装校准:在初次安装后,进行实际测试和校准,与已知的参考速度(如高精度GPS)进行比对,验证测量准确性,并根据需要微调安装。
恶劣环境影响(灰尘、泥浆、积水、冰雪)
问题原因与影响:虽然雷达多普勒传感器对恶劣天气有较好的穿透性,但传感器表面如果被厚厚的泥浆、冰雪覆盖,或者光学相关传感器的视窗被污染,会严重阻碍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导致测量失效或精度急剧下降。积水可能导致雷达信号反射路径复杂,影响测量稳定性。
解决建议:
选择高防护等级传感器:确保传感器具备IP6K9K等高级别的防尘防水能力。
定期清洁维护:在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车辆,应定期检查并清洁传感器表面,清除泥浆、灰尘、冰雪等附着物。
加装防护罩或清洁系统:对于特别恶劣的环境,可以考虑在传感器前方加装不易污染的防护罩,或者设计自动清洁系统(如气吹、水洗),以保持传感器视窗的清洁。
多传感器融合: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考虑结合IMU数据或车轮速度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在非接触传感器短暂失效时提供备用速度信息。
电磁干扰
问题原因与影响:车辆内部可能存在各种电子设备,产生电磁辐射,外部环境也可能有强大的电磁场。如果传感器没有足够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测量数据不稳定甚至错误。
解决建议:
选择EMC性能好的传感器:关注产品规格中关于EMC测试标准(如ISO 7637-2)的描述。
合理布线和接地:在安装时,确保传感器电源线和信号线远离高功率或高频噪声源,采用屏蔽线,并进行良好接地,以减少电磁耦合。
隔离和滤波:在电源输入端加装滤波器,或在信号输出端进行光电隔离,以增强抗干扰能力。
非接触式车辆速度测量技术因其高精度和对车轮状态的免疫性,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公路车辆: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中,精确的真实地面速度是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紧急制动等功能的关键输入。例如,在湿滑路面进行紧急制动时,准确的地面速度能帮助车辆控制系统更精确地判断打滑程度,从而优化制动策略,提高安全性。
非公路车辆:例如农机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在作业时,需要根据实际行驶速度精确控制播种、施肥量,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凭借其坚固的封装和宽泛的工作温度范围,特别适合在恶劣的农业和建筑环境中应用。在矿山或建筑工地,精确测量挖掘机、装载机等移动机械的地面速度,有助于优化其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物流运输车辆:室内运输车辆、叉车等,在仓库或工厂内部进行物料搬运时,精确的速度控制能提高行驶安全性,优化路径规划和自动化操作流程,减少碰撞风险。
输送带和物料流动监测:在工业生产线上,精确测量输送带的速度可以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性和物料传输的效率,对于物料的定量、混合、切割等操作至关重要。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