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通过挖掘机速度监控,将作业循环时间缩短15%并降低10%燃油成本?【施工效率提升】

2025/09/08

1. 基于挖掘机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挖掘机,作为工程建设中的核心设备,其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施工项目的进度和成本。精准的速度监控,本质上是对挖掘机各种运动状态的量化管理。

我们可以把挖掘机想象成一个多关节的机器人,它有几个主要的“运动系统”需要我们关注:* 行驶系统: 这是挖掘机整体在工地上移动的速度。就像一辆卡车在公路上行驶,它的速度决定了从一个作业点到另一个作业点所需的时间。如果行驶速度过慢,就会增加转场时间,降低整体作业效率;如果过快,则可能增加油耗、磨损,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回转系统: 挖掘机的上部结构(包括驾驶室、动臂、斗杆和铲斗)可以围绕底盘进行360度旋转。这个回转速度,就像是我们在搬运东西时身体转动的速度。它直接影响着挖掘机完成一个“挖土-转身-卸土-转身”循环所需的时间。回转速度过慢会延长循环时间,降低每小时的作业量。* 作业机构系统(动臂、斗杆、铲斗): 这是挖掘机最核心的工作部分,负责挖土、装载。可以想象成我们的手臂,手掌(铲斗)挖土、胳膊(斗杆、动臂)提起和伸展。铲斗掘进速度、提升速度、卸载速度等,这些都直接决定了挖掘机“一口气”能干多少活、干得有多快。过慢则效率低下,过快可能导致操作不稳、物料撒漏,甚至结构疲劳。

因此,对这些关键速度进行精准监控,就像是给挖掘机的各个“关节”都装上了“测速仪”,可以帮助我们实时掌握其工作状态,发现潜在的效率瓶颈,并为后续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2. 针对挖掘机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在挖掘机作业中,有多种参数可以反映其性能和效率,对这些参数进行定义和评估,有助于我们规范管理和提升作业水平。虽然具体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会有详细的规定,但其核心监测参数和评价方法是相通的。

  • 作业循环时间(Cycle Time): 这是衡量挖掘机工作效率最直观的参数。它指的是从铲斗开始掘土,到满载后回转卸土,再到空载回转并回到初始掘土位置,完成一个完整动作循环所需的时间。通常通过秒表计时或传感器自动记录来获取,然后计算平均值。理想的循环时间意味着更快的作业节奏。

  • 平均行驶速度(Average Travel Speed): 指挖掘机在施工场地内移动时的平均速度。这可以通过记录行驶距离和时间来计算,或通过车载测速设备持续监测。该参数主要用于评估挖掘机在不同作业点之间转移的效率,以及施工路径规划的合理性。

  • 回转速度(Swing Speed): 测量挖掘机上部结构绕垂直轴旋转的速度,通常以每分钟旋转的度数或弧度表示。该速度影响卸载和回填作业的效率。通过安装在回转机构上的传感器或基于视觉追踪进行测量。

  • 铲斗掘进速度(Bucket Penetration Speed): 指铲斗进入土壤或物料的速度。这是衡量挖掘机挖掘力匹配和操作手技巧的关键参数。通常通过测量铲斗尖端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计算。

  • 燃油消耗率(Fuel Consumption Rate): 虽然不是直接的速度参数,但它与速度管理紧密相关。燃油消耗率通常以每小时的燃油消耗量(升/小时)或每完成单位工作量(如每立方米土方)的燃油消耗量来衡量。优化速度曲线和作业模式,可以直接降低燃油消耗,从而节约成本。

  • 设备利用率(Equipment Utilization Rate): 这是设备在总工作时间内实际处于工作状态的比例。通过记录设备的开机时间、作业时间、待机时间、故障时间等来计算。速度监控数据可以帮助分析设备在非工作时间(如空载行驶、怠速等待)的速度表现,进而优化利用率。

这些参数的监测和评估,就像是给挖掘机做了一份“体检报告”,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它在哪里表现优秀,哪里需要改进,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精准的挖掘机速度监控,离不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市面上有多种成熟的技术方案,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监控需求。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a. 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反射波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其核心原理是多普勒效应:当信号源(雷达传感器)与接收器(被测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雷达传感器通过测量这个频率变化量(即多普勒频移),就能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物理基础与工作原理:多普勒雷达传感器发射一束微波信号。当这束信号遇到移动的物体并被反射回来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频率的差值就是多普勒频移。传感器通过测量这个频移,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相对速度。其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F_d = 2 * V * cos(Theta) / Lambda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可覆盖0.1 km/h到数百 km/h。* 精度:在低速时可达到±0.5 km/h或±0.5%(取较大值),高速时误差百分比更小。* 响应时间:通常在毫秒级,可实现实时速度监测。* 检测距离:从几厘米到数百米不等。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非接触式测量,不会磨损设备;受恶劣环境影响较小,适合建筑工地;安装灵活,可远距离测量;通常结构坚固,维护成本低。* 局限性: 只能测量相对速度,如果物体运动方向与雷达波束有较大夹角,需要进行角度修正;对微小震动或非平稳运动的目标可能引入少量误差;价格相对适中,但高性能产品成本也较高。

b.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速技术

GNS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PS、北斗等卫星定位系统,不仅能确定位置,还能测量速度。它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分析这些信号的时间和频率信息,来计算接收器的实时三维位置和速度。速度信息直接由卫星信号的多普勒效应或连续位置点微分得到。

物理基础与工作原理:GNSS接收器接收来自多颗卫星发出的编码信号。通过测量信号从卫星到达接收器所需的时间,并结合卫星的精确轨道信息,可以计算出接收器的伪距。当接收器移动时,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频率会发生微小变化,即多普勒频移。通过处理这些多普勒频移数据,可以直接计算出接收器的三维速度分量。此外,高精度的GNSS系统通过实时处理卫星信号的载波相位测量值,并结合地面参考站的差分校正数据,能够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进而通过连续位置点的时间微分,获得极高精度的速度信息。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速度精度:高精度GNSS可达0.005 m/s RMS,普通民用级别为0.1-0.5 m/s。* 更新率:最高可达100 Hz。* 定位精度:RTK模式下水平可达厘米级。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提供绝对地面速度和精确位置信息,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可实现大规模车队管理和路径规划;在高动态作业中也能保持高精度。* 局限性: 依赖卫星信号,在复杂环境下可能信号受阻或精度下降;初始化时间可能较长;对天线安装位置有要求;高精度GNSS系统的设备和基站成本较高。

c. 激光三角测量测速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测量目标反射光线的角度变化来确定距离和形状,进而推算出速度。它发射一条线状激光到被测物体表面,然后用一个高分辨率相机从特定角度捕获反射回来的激光线轮廓。当物体移动时,激光线在相机传感器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化,通过精确的三角几何关系,系统能实时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形状数据。通过连续获取轮廓数据并计算其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即可得到物体的移动速度。

物理基础与工作原理: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基于几何光学。一个激光发射器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一条激光线。一个CMOS图像传感器以固定角度观察这个激光线。如果物体表面发生高度变化或物体移动,激光线在图像传感器上的投影位置也会相应改变。通过预先校准的几何模型,可以根据激光线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精确计算出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通过连续高速采集这些三维轮廓数据,并对物体在时间序列上的位置变化进行微分计算,即可获得高精度的速度。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主要用于测量轮廓,速度测量范围通常不直接公布,但其高采样频率支持快速移动物体。* 重复精度:轮廓测量重复精度可达微米级。* 采样频率:最高可达128 k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测量精度极高,能捕捉微小的速度变化;除了速度,还能同时获取物体表面轮廓信息,适用于综合质量控制和形变检测;非接触式测量。* 局限性: 测量距离相对较近;对被测物体的表面特性和环境光线比较敏感;在多尘、潮湿等恶劣环境下性能可能下降;设备成本较高。

d.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技术

增量式编码器通过测量机械部件的旋转角度和速度,来间接计算出线性速度。它通常包含一个带有精密刻度的旋转码盘,当轴旋转时,码盘同步旋转,并通过光学或磁性方式产生一系列电脉冲信号。通过计数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量,就能精确测量旋转轴的角速度,再结合被测部件的直径和传动比,就可以计算出线性速度。

物理基础与工作原理:增量式编码器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具有刻度图案的码盘上。当码盘旋转时,光线穿过码盘的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被光电接收器接收,并转换为方波电脉冲信号。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就可以确定码盘的旋转速度。如果知道编码器连接的轴的直径或传动比,就可以将旋转速度转换为线性速度。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分辨率:最高可达50000脉冲/转。* 转速范围:最高可达 6000 rpm。* 防护等级:最高可达IP67。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技术成熟稳定;结构坚固,可靠性高,抗震动能力强;成本相对较低。* 局限性: 接触式测量,需要机械连接,可能存在磨损和安装不便;只能测量旋转部件的速度,对于挖掘机整体移动或非旋转部件的直接速度测量不适用;易受机械连接件的打滑或间隙影响。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以下是在工业速度测量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及其技术方案对比:

a. 德国西克 (采用多普勒雷达技术)德国西克是全球领先的传感器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产品如DR100系列,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速度,测量范围-130 km/h至+200 km/h,精度可达±0.5 km/h或±0.5%(取较大值),感应距离0.5 m至15 m,防护等级IP67。适用于挖掘机车辆本体行驶速度或大型部件的在线速度测量。

b. 英国真尚有 (采用多普勒雷达技术)英国真尚有LP-DS100是一款车辆多普勒雷达测速传感器,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通过非接触式方式测量物体的速度。* 核心参数: 测量范围0.8km/h到480km/h;在1英里/小时时测量精度达到±0.34%;更新周期仅0.01秒;最远可检测约300米外的普通尺寸汽车的速度;采用Ka频带35.5 ±0.1 GHz频率。* 应用特点与优势: LP-DS100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超宽的测量范围和极高的测量精度,结合快速响应能力,使其在需要实时、精确速度反馈的场景中表现出色。非接触式设计减少了磨损和维护。

c. 美国天宝 (采用GNSS测速技术)美国天宝是GNSS和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其MS995等GNSS接收器,速度精度可达0.007 m/s RMS,更新率最高可达100 Hz,定位精度在RTK模式下水平可达8 mm + 1 ppm RMS。非常适合集成到挖掘机的智能控制系统,用于精准作业、路径规划和整体施工管理。

d. 日本基恩士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日本基恩士以其工厂自动化和检测产品而闻名。其LJ-X8000系列超高速激光轮廓测量仪,采样频率最高可达128 kHz,轮廓测量重复精度可达 0.25 μm。适用于对挖掘机部件进行在线运动速度和形变的同时检测,实现更全面的质量控制和预防性维护。

e. 瑞士堡盟 (采用增量式编码器技术)瑞士堡盟是全球领先的工业传感器和编码器制造商之一。EIL580系列工业级增量式编码器,分辨率高,最高可达50000脉冲/转;转速范围最高可达6000 rpm;防护等级最高IP67。适用于挖掘机底盘传动轴、液压泵或电机转速的精确测量。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需要根据具体任务来定。以下关键技术指标将直接影响测量效果和应用体验:

  • 测量范围: 确保所选传感器的速度测量范围能完全覆盖挖掘机在各种工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小和最大速度。

  •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对于需要精细控制的场景,应优先选择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传感器。

  • 响应时间: 对于需要实时反馈和闭环控制的应用,务必选择毫秒级响应的传感器。

  • 检测距离: 根据挖掘机整体行驶速度监控或近距离的局部部件速度监控,选择合适的检测距离。

  • 环境适应性: 务必选择具有高IP防护等级、宽工作温度范围和良好抗振动能力的工业级传感器。

  • 安装便捷性与尺寸/重量: 选择轻便、紧凑、支持多种安装方式的传感器,以便在挖掘机上灵活部署,减少改装成本。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 环境干扰:

    • 解决建议: 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合理安装与防护;采用软件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 非直线运动或多目标干扰:

    • 解决建议: 结合GNSS与其他非接触式传感器,通过数据融合算法,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运动信息;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算法;优化安装角度。

  • 供电与数据传输稳定性:

    • 解决建议: 为传感器提供独立的稳压电源,或加装电源滤波器,确保供电稳定;使用工业级屏蔽线缆,并合理布线,远离高功率电气设备,减少电磁干扰;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案。

  • 数据解读与分析:

    • 解决建议: 将传感器数据接入云平台或本地SCADA系统,进行实时存储、可视化和历史回溯;建立挖掘机作业效率、燃油消耗等性能评估模型;培训操作手和管理人员。

4. 应用案例分享

  • 工程车队管理与调度: 通过在每台挖掘机上安装多普勒雷达传感器或GNSS接收器,实时监控其行驶速度、回转速度和作业循环时间,实现设备的最优化调度。

  • 挖掘作业效率优化: 通过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或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监测铲斗的掘进速度和卸载速度,评估操作手的工作手法,找出影响效率的关键环节。

  • 履带/轮胎磨损预警与维护: 通过在挖掘机履带传动轴上安装增量式编码器,精确测量履带的实际行驶速度和里程,结合GNSS数据,更准确地估算设备的行驶里程,制定更科学的预防性维护计划。

在选择挖掘机速度监控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场景、精度要求、环境因素和预算等。各种传感器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方案,才能真正实现优化施工进度、降低成本的目标。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