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轮胎就像车辆的“鞋子”,直接与地面接触,承担着承载、缓冲、驱动和制动等多重关键任务。它主要由胎面、胎体、胎侧、胎圈和带束层等部分构成。胎面是直接接触路面的部分,其花纹设计直接影响抓地力和排水性能;胎体则像骨架一样支撑着轮胎的整体结构。
轮胎滑移,简而言之,就是轮胎的旋转速度和车辆实际直线行驶速度不完全匹配的现象。当车辆加速或制动时,轮胎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对滑动,以产生驱动力或制动力。即使是转弯,也会有侧向滑移。这种滑移是轮胎产生抓地力的基础,但过度的滑移,比如车轮抱死打滑(制动滑移率过高)或空转(驱动滑移率过高),就会导致车辆失控,严重影响行驶安全和性能。因此,精确监测轮胎滑移,并确保监测系统在各种严苛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工作,对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如ABS、ESP)、自动驾驶系统以及轮胎性能测试都至关重要。
为了量化和评估轮胎的滑移情况,我们通常会监测以下几个核心参数:
纵向滑移率 (Longitudinal Slip Ratio): 这是最常见的滑移参数,它描述了轮胎旋转速度与车辆实际对地速度之间的差异程度。
在驱动工况下(车辆加速),如果轮胎转得比车辆实际走得快,就会发生正向滑移。其定义通常为: Sx = (V_wheel - V_vehicle) / V_vehicle * 100%
其中,V_wheel
是基于车轮角速度和有效滚动半径计算出的理论车轮速度(V_wheel = r * omega
,r
为有效滚动半径,omega
为车轮角速度),V_vehicle
是车辆的真实对地速度。
在制动工况下(车辆减速),如果轮胎转得比车辆实际走得慢,甚至抱死,就会发生负向滑移。其定义通常为: Sx = (V_wheel - V_vehicle) / V_wheel * 100%
滑移率为0%表示纯滚动,100%表示车轮完全抱死或空转。通过对滑移率的监测,可以判断轮胎的抓地力极限、制动效率以及驱动力传递效果。
侧向滑移角 (Slip Angle): 这个参数主要发生在车辆转弯时,它描述的是车轮的实际行驶方向与车轮指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当车辆转弯时,为了产生侧向力,轮胎侧向会发生一定变形,导致其实际运动轨迹与车轮平面存在一个夹角,这就是侧向滑移角。它直接反映了轮胎的侧向抓地力利用情况,对车辆的转向响应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他相关参数: 除了滑移率和滑移角,我们还会关注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轮胎的接地面积以及胎面变形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滑移的产生和变化。
评价轮胎滑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实时采集车轮的角速度和车辆的真实对地速度,然后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纵向滑移率。对于侧向滑移,则需要更复杂的传感器融合(如结合IMU惯性测量单元)来推导。这些数据最终用于评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操控稳定性、制动性能和加速性能,并为车辆的主动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实现轮胎滑移监测,关键在于同时准确获取车轮的旋转速度和车辆的真实对地速度。这需要依赖一系列先进的非接触式传感技术,并且要求它们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市面上有多种成熟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轮胎滑移监测,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在户外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的非接触式测速技术,其原理是基于物理学中著名的“多普勒效应”。你可以想象一辆鸣着警笛的救护车,当它靠近你时,警笛声听起来会变得尖锐(频率变高),而当它远离你时,警笛声则会变得低沉(频率变低)。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就是利用类似原理,但它发射的不是声波,而是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通常是微波,如Ka频带)。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传感器会持续向目标方向(比如车辆前方的路面或者轮胎表面)发射出一束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当这束电磁波遇到一个正在移动的物体时,部分电磁波会被反射回来。如果物体正在靠近传感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就会变高 सरफेस को मापता है। अगर物体正在远离传感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就会变低।传感器内部会精确测量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这个频率差异,我们称之为“多普勒频移(Fd
)”。这个频移的大小与目标物体的相对速度成正比।
其核心物理公式可以表示为:Fd = 2 * V * cos(theta) / lambda
Fd
:就是我们测量到的多普勒频移,单位是赫兹(Hz)。
V
:是目标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速度,也就是我们想要测量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cos(theta)
:theta
是雷达波束方向与目标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这个系数说明了只有平行于雷达波束方向的速度分量才能被测量到。如果雷达垂直于运动方向,theta
为90度,cos(theta)
为0,理论上测不到速度।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会以一定倾斜角度安装,以获取有效的速度分量。
lambda
:是传感器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单位是米(m)。波长越短,对速度变化的感知越灵敏।
传感器通过检测并解算出Fd
,再结合已知的lambda
和安装角度theta
,就能计算出目标物体(比如地面或轮胎表面)的精确速度V
。雷达多普勒传感器通常设计有耐候性外壳,不易受尘土、水雾影响,其微波穿透雨、雪、雾等障碍物的能力非常强,因此在恶劣天气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速度测量范围:通常从极低速度(0.5 km/h左右)到高速(400-500 km/h)。* 测量精度:在不同速度下可达到±0.2%至±0.5%的测量值。* 响应时间:更新周期通常在0.01秒至0.05秒之间,能够实时捕捉速度变化。* 检测距离:近距离可精确测量轮胎表面,远距离可达数百米(用于车辆对地速度测量)。
优缺点:* 优点: * 环境适应性强: 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卓越的恶劣天气穿透能力,雨、雪、雾、沙尘等对雷达波影响小,能稳定提供数据。 * 非接触式测量: 无需接触目标物体,避免磨损和干扰。 * 测量范围广: 能够应对从低速到高速的各种场景。 * 实时性高: 快速响应能力适用于动态控制系统。 * 抗干扰能力强: 特定频段和信号处理技术使其能有效抑制环境噪声和电磁干扰。* 局限性: * 测量精度可能受到路面类型(如积水、积雪可能造成额外反射和散射)、雷达安装角度和车辆姿态变化(如颠簸、侧倾)的轻微影响,需要进行算法补偿。 * 与光学技术相比,其空间分辨率通常较低,无法像相机那样识别精细的表面纹理或缺陷。 * 成本相对较高。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这与雷达多普勒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它使用的是激光束作为信息载体。你可以想象它像一把精准的光学尺,通过测量光波频率的微小变化来计算速度。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传感器发射两束相互平行的激光束,这些激光束在测量表面(例如轮胎胎面)上会形成一个微小的干涉区域。当轮胎表面移动时,散射回来的激光光波会因为多普勒效应而产生频率偏移。传感器内部的高灵敏光电探测器会捕捉这些散射光,并分析其频率变化।通过计算散射光的频移,系统能够精确地得出物体表面在激光束方向上的速度分量,然后合成得到精确的速度信息。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速度测量范围:通常从0.01 m/s到300 m/s,覆盖非常宽泛。* 测量精度:可达±0.05%甚至更高。* 分辨率:0.01%或更高。* 工作距离:通常较短,一般在几十到几百毫米之间。
优缺点:* 优点: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能够捕获微小的速度变化;非接触式测量,不会对被测物造成磨损;尤其适用于对固体表面速度的精细测量,无需校准或参考标记。* 局限性: 激光束易受空气中的灰尘、水汽、雨雪、泥浆等光学障碍物影响,可能导致信号衰减甚至丢失,从而影响测量稳定性;工作距离相对较短,对安装位置和环境清洁度有较高要求。
光学相关测速技术
这种技术的工作方式有点像人类的眼睛,但远比眼睛更精确和高速。它通过“看”地面纹理的变化来判断车辆的真实速度。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光学相关测速传感器通常内置两个或更多图像传感器。它会以极高的帧率连续捕捉地面表面的纹理图像。然后,传感器内部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会实时进行复杂的数字图像处理,例如对连续两帧图像中的纹理模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这些纹理模式在不同图像帧之间移动的距离,并结合图像采集的时间间隔,传感器就能精确地推算出地面纹理相对于传感器的移动速度,也就是车辆的真实对地速度。这种方法直接测量地面速度,因此不受轮胎尺寸、磨损、气压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速度测量范围:通常从0.1 km/h到400 km/h。* 测量精度:测量精度通常在0.1%到0.5%之间。* 采样率:高达1000 Hz,提供高实时性数据。* 工作距离:通常在100-200毫米的固定范围内。
优缺点:* 优点: 直接测量车辆真实对地速度,精度较高,不受车轮动力学(如轮胎变形、滑移、磨损)影响,是滑移率计算的理想参考速度来源。* 局限性: 测量性能依赖于地面纹理,在光滑的冰面、纯白雪地或水面等缺乏纹理的介质上可能失效;易受环境光照变化、水、泥浆等光学障碍物影响,可能导致测量数据不稳定或缺失;需要精确的安装距离。
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
这是一种结合了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它不仅能测速,还能“理解”轮胎表面的更多信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该技术使用一台或多台高速高分辨率智能相机,对着轮胎表面(特别是胎面花纹)进行连续拍摄,获取一系列图像。这些图像随后会被送入集成了深度学习算法的处理器中。深度学习模型在经过大量轮胎图像数据训练后,能够自动识别并精确跟踪轮胎胎面上的独特特征点或花纹块。通过分析这些特征点在连续图像帧之间的位移量,系统就能计算出轮胎表面的线速度或角速度。此外,深度学习算法还可以用于识别轮胎的磨损模式、缺陷,甚至分析胎面与地面接触时的微观形变。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图像传感器:高分辨率,如2百万像素至5百万像素。* 帧速率:高速采集,例如每秒100帧以上。* 处理器:内置强大的片上处理器,支持实时深度学习推理。* 软件:集成深度学习工具,支持灵活编程和模型训练。
优缺点:* 优点: 非接触式测量;除了速度,还能提供丰富的轮胎表面状态信息,如花纹磨损、缺陷等;智能化程度高,适应复杂的轮胎表面变化;数据可追溯性强。* 局限性: 对环境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强光、弱光或反光都会影响图像质量,从而影响识别准确性;灰尘、泥水附着在轮胎表面或镜头上会严重干扰测量;系统复杂度高,初期部署和调优成本较高,实时性可能受限于图像处理速度。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市面上一些知名品牌在轮胎滑移监测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特点。
德国微米:该品牌在激光多普勒测速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其产品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LDV)原理,通过发射两束平行激光束到测量表面,并通过检测散射光的频移来计算物体速度。德国微米传感器提供极高的测量精度,例如其典型产品的速度测量范围可达0.05至300 m/s,速度分辨率高达 0.01%,精度可达±0.05%。这使得它非常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严苛的轮胎测试台架、橡胶和塑料生产线等工业高速应用。然而,在户外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激光的性能容易受到雨雪、雾气等光学障碍物的影响。
英国真尚有:英国真尚有提供高性能的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如LP-DS100系列。该系列传感器基于雷达多普勒效应,利用Ka频带电磁波进行非接触式速度测量。LP-DS100的突出特点是其卓越的环境适应性和穿透性,使其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测量性能。它的速度测量范围从0.8km/h到480km/h,在1英里/小时的速度下精度可达±0.34%,并且响应迅速,更新周期仅为0.01秒。这使得英国真尚有的雷达传感器成为车辆真实对地速度测量的理想选择,尤其适用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自动驾驶等需要全天候稳定运行的场景。这款传感器重量仅为230克,工作电压范围为10.5至16.5VDC,功耗仅2.4W,同时,其工作温度范围为-17至60°C,适应多种气候条件。
瑞士奇石乐:作为高精度测试测量领域的专家,瑞士奇石乐的Correvit S-Motion系列传感器采用了非接触式光学相关测速技术。该传感器通过两个独立的图像传感器高速捕捉地面纹理图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实时相关性分析,直接测量车辆的真实纵向和横向对地速度。其速度测量范围广(0.1至400 km/h),精度高(0.1% FS),采样率高达1000 Hz。瑞士奇石乐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研发和测试,提供不受轮胎特性影响的地面参考速度,但其性能会受到地面纹理和环境光照条件的影响。
美国康耐视:美国康耐视在机器视觉领域享有盛誉。其In-Sight D900系列视觉系统结合了高速相机和深度学习软件,能够捕获轮胎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并追踪轮胎花纹等特征,从而计算轮胎的线速度或角速度,监测滑移。该方案不仅可以提供速度数据,还能同时进行轮胎表面缺陷、磨损等分析,智能化程度高,编程灵活。其图像传感器分辨率高(如2百万像素至5百万像素),帧速率快(100+ fps)。但受限于光学原理,它对光照条件和环境清洁度有较高要求。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轮胎滑移监测系统选择设备时,以下几个关键技术指标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最终的测量效果和系统的可靠性: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实际意义: 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对于滑移监测而言,无论是车辆真实对地速度还是车轮旋转速度,其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滑移率的计算和车辆控制系统的决策。例如,一个±0.34%的精度意味着在100km/h的速度下,误差可能在±0.34km/h左右。
影响: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确保了滑移率计算的可靠性,特别是在需要精确控制车辆的极限工况下,如防抱死制动(ABS)和车身电子稳定控制(ESP)系统,细微的滑移变化需要被准确捕获。
响应速度(实时性):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从接收到信号到输出测量结果所需的时间。更新周期、锁定/解锁延迟、时间常数等都反映了响应速度。
影响: 实时性是滑移监测系统的生命线。车辆行驶速度瞬息万变,轮胎滑移可能在毫秒级发生剧烈变化。快速响应能确保系统及时捕捉这些动态变化,避免因数据滞后而导致控制系统反应不及时,从而影响主动安全性能。
环境适应性(耐候性):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稳定工作能力,包括工作温度范围、防护等级(IPxx)、以及对雨、雪、雾、沙尘等天气条件的抗干扰能力。
影响: 恶劣天气是户外车辆应用的主要挑战。如果传感器在雨雪中失效,将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雷达多普勒传感器因其电磁波的穿透特性,在此方面通常表现优异。工作温度范围宽广确保了在寒冷或炎热气候下的可靠性。
测量范围与距离:
实际意义: 测量范围指传感器能测量的最低和最高速度。测量距离指传感器与目标物体之间允许的最大有效距离。
影响: 确保传感器能覆盖车辆可能遇到的所有速度工况,并满足安装位置对距离的要求。例如,对地速度传感器需要有足够的测量距离以应对车身颠簸。
抗干扰能力: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抵抗外部噪声、电磁干扰、光学杂散光等影响,保持测量准确性的能力。
影响: 在复杂的车载环境或工业现场,可能存在多种信号源。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确保测量数据的纯净和稳定。
选型建议:
户外全天候、高动态应用(如自动驾驶、主动安全系统): 优先考虑雷达多普勒传感器。它们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具有出色的穿透力和抗干扰能力,能提供稳定的车辆真实对地速度。
高精度室内测试台架(如轮胎研发、质量控制): 激光多普勒传感器或高精度光学相关传感器是理想选择。它们在受控环境下能提供更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需要同时监测轮胎表面状态(如磨损、缺陷): 考虑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系统。它们能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和智能分析,但需注意光照和清洁度要求。
成本与性能平衡: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预算,综合权衡各项指标。例如,如果对精度要求不是极高但需要全天候稳定,雷达方案可能是更优解。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实际部署轮胎滑移监测系统时,常常会遇到以下一些挑战:
恶劣天气影响:
问题分析: 雨、雪、雾、冰雹、泥浆、积水等天气条件是最大的“杀手”。光学类传感器(如激光多普勒、光学相关、机器视觉)的激光束或图像采集容易被水滴、雾气或泥浆遮挡、散射或吸收,导致信号衰减、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完全失效。即使是雷达,在极端积水或湿雪覆盖路面时,也可能出现信号衰减或多径效应。
解决方案:
传感器选型: 优先选择高频雷达多普勒传感器(如Ka波段),其电磁波穿透雨雪雾的能力远超可见光和红外线,是恶劣天气下稳定工作的首选。
防护设计: 传感器外壳必须具备高防护等级(如IP67或IP68),能有效防尘防水。
辅助系统: 对于光学传感器,可考虑加装加热除雾/除冰模块、自清洁喷淋系统或空气吹扫装置,定期清理镜头表面。
数据融合: 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策略。例如,将雷达对地速度、车轮转速传感器(编码器)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数据结合起来,通过卡尔曼滤波等算法进行互补和校正,即使某个传感器暂时受影响,系统也能基于其他数据保持鲁棒性。
路面变化与车辆姿态影响:
问题分析: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粗糙度的路面(沥青、水泥、碎石、泥地),并且会发生颠簸、侧倾、俯仰等姿态变化。这些因素都会改变传感器与路面之间的相对距离和角度,影响测量精度,特别是对安装角度敏感的传感器。
解决方案:
减震安装: 传感器应通过稳固且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架安装,以减少车辆振动对测量的影响。
姿态补偿: 结合IMU(惯性测量单元)数据来实时感知车辆的姿态变化(俯仰角、侧倾角)。在数据处理算法中引入姿态补偿,根据IMU提供的实时角度信息,对测速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进行校正,消除或减小因车辆姿态变化引起的误差。
自适应波束: 部分先进的雷达传感器可能具备一定程度的波束自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路面起伏。
数据同步与处理延迟:
问题分析: 轮胎滑移的计算通常需要至少两个实时数据流(车轮角速度和车辆对地速度)。如果这些数据采集时间不同步,或者数据处理链条过长导致延迟,计算出的滑移率将不准确,进而影响车辆控制系统的实时决策。
解决方案:
时间同步: 确保所有参与滑移计算的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和对地速度传感器)都通过统一的时钟源进行同步触发或加盖高精度时间戳。
优化算法与硬件: 选用处理能力更强、实时性更高的处理器和优化后的数据处理算法,以减少计算延迟。例如,采用边缘计算单元在传感器端进行初步数据处理。
通信协议: 使用低延迟、高带宽的通信协议(如CAN-FD、以太网)来传输数据。
传感器安装位置限制与物理损伤:
问题分析: 车辆底部空间有限,安装位置可能不理想。传感器易受到路面飞溅物(如石子、泥沙)、碰撞、刮擦或长期振动导致的物理损伤。
解决方案:
紧凑型设计: 选择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的传感器。
坚固防护: 设计并加装坚固耐用的防护罩,或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将传感器有效隐藏和保护起来,减少其暴露在外部风险中的几率。
定期检查维护: 定期对传感器及其防护罩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其物理状态完好,工作正常。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轮胎滑移监测是现代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例如,采用雷达多普勒技术的传感器,能为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提供轮胎抱死倾向信息,为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提供车辆失稳和侧滑趋势数据,从而帮助系统及时干预,提升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 在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中,高精度、实时且稳定的轮胎滑移数据,是车辆进行精准定位、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低附着力路面或高速行驶场景下,可显著提升驾驶决策的可靠性。
轮胎性能测试与研发: 汽车制造商和轮胎供应商在研发阶段,会利用滑移监测系统在测试台架或实车上精确评估轮胎在不同工况(如干湿路面、冰雪路面)下的抓地力、操控性能、能量损失和磨损特性,以优化轮胎设计。
赛车性能调校: 赛车运动对轮胎性能要求极高。滑移监测系统帮助赛车工程师和车手实时了解轮胎在赛道上的抓地力极限,从而精确调校悬挂、动力输出和制动平衡,以最小的滑移获得最大的牵引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圈速。英国真尚有的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凭借其高精度和快速响应,在赛车性能调校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交通流量监控与管理: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非接触式测速传感器可安装在道路上方或侧边,精确测量过往车辆的实时速度和流量,为交通拥堵预警、信号灯优化和交通态势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