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在恶劣工况下,通过非接触测速技术实现压路机地面速度±0.5%的精度,提升道路压实质量?【施工效率, 智能压实系统】

2025/09/09

压路机在道路施工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的主要任务是压实路基、路面材料,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而在这个过程中,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压路机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压路机,顾其名,就是通过自身重量和振动对地面施加压力以达到压实效果的工程机械。它的核心部件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振动装置以及巨大的压实轮(或称钢轮、胶轮)。

对于压路机来说,保持精准和稳定的行驶速度是确保压实质量的关键技术要求。想象一下,如果压路机在压实作业时,速度忽快忽慢,就像在湿滑的泥地上跑步,鞋子打滑了,你计步器显示的速度就不再是你的真实前进速度了。这会导致:

  • 压实遍数不均: 在同一区域,速度快的地方压实遍数可能不足,速度慢的地方可能过度压实,造成路面密实度不均匀。

  • 压实质量下降: 不同材料(如沥青混合料、土壤)都有最佳的压实速度范围,偏离这个范围可能导致压实不足、产生裂纹或表面缺陷。

  • 作业效率受影响: 不稳定的速度会打乱施工节奏,延长作业时间,增加燃油消耗。

传统上,一些工程机械会使用接触式传感器,比如安装在车轮上的编码器来测量速度。但对于压路机这种在恶劣、复杂地面作业的设备来说,这种方式面临诸多挑战:

  • 车轮打滑: 在松软的土层、湿滑的沥青路面或砂石路段,压路机的压实轮经常会发生打滑现象。此时,车轮的转速与实际前进速度不一致,接触式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就会有很大误差。

  • 磨损与损坏: 施工现场的灰尘、泥浆、碎石等会对传感器造成严重磨损甚至物理损坏,影响其寿命和可靠性。

  • 维护成本: 接触式传感器更容易受污染和损坏,需要频繁的清洁和更换,增加了运营成本。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非接触式速度测量技术在压路机速度监测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地面速度数据。

压路机速度监测参数简介

在压路机作业中,除了实时速度之外,还有一些关键的监测参数,它们共同构成了衡量压实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体系。

  • 地面速度 (Ground Speed): 这是指压路机实际相对于地面的移动速度。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决定了压路机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进而影响压实遍数和压实效果。

  • 压实遍数 (Compaction Passes): 指在同一块区域上,压路机滚压的次数。通常,不同的材料和设计要求都有相应的压实遍数指标。通过精确的地面速度和定位数据,可以实时计算并显示每个区域的压实遍数,避免遗漏或重复。

  • 压实均匀性 (Compaction Uniformity): 衡量压实区域内密实度分布的一致性。速度的稳定性和路径的规划对压实均匀性有直接影响。通过持续监测速度,并结合压实度传感器等辅助设备,可以评估整个作业区域的压实是否均匀。

  • 行进距离 (Distance Traveled): 通过对实时速度进行时间积分,可以精确计算压路机在特定时间段内实际行驶的距离,这对于评估工作量和计算铺设长度非常有用。

这些参数的评价方法通常依赖于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地面速度、定位数据,并通过车载控制系统或后端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例如,通过将压路机实时速度与设计速度进行对比,可以指导操作手调整驾驶行为;通过在地图上显示不同区域的压实遍数,可以直观地判断压实均匀性。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压路机速度的实时、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是现代智能施工的关键。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几种主流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1. 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

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顾名思义,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效应”来测量速度。简单来说,就像你听到救护车向你驶来时,笛声会显得比平时尖锐;当它驶离你时,笛声则会变得低沉。这是因为声波的频率在你听来发生了变化。雷达测速也是类似原理,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电磁波(微波)。

工作原理: 传感器会向被测物体(这里是压路机下方的地面)发射一束固定频率的微波信号。当这束微波信号遇到运动的地面并反射回来时,由于地面相对于传感器的运动,反射回来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微小的变化。传感器内部的处理单元会精确地测量这个“频率偏移”(称为多普勒频移),然后根据这个频移值来计算出压路机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

物理基础与公式:

多普勒频移 fd 与目标物体的相对速度 v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fd = (2 * v * cos(theta)) / lambda

其中: * fd 是多普勒频移,即反射波频率与发射波频率之差。 * v 是目标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速度。 * theta 是雷达波束方向与目标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 lambda 是发射电磁波的波长。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目标速度 vv = (fd * lambda) / (2 * cos(theta))

在实际应用中,波长 lambda 是由发射频率 f0 和光速 c 决定的 (lambda = c / f0),而夹角 theta 在传感器安装时通常是已知或可校准的。因此,只要精确测量出多普勒频移 fd,就可以准确计算出地面速度 v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精度: 通常能达到 ±0.1% 至 ±1% 的速度测量精度。 * 测量范围: 宽泛,从0.05 km/h的极低速到数百km/h的高速都能有效测量。 * 响应时间: 普遍较快,更新率可达10毫秒到100毫秒(即100Hz到10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式: 避免了与地面直接接触,彻底解决了车轮打滑带来的误差问题。 * 环境适应性强: 微波信号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不易受灰尘、雾、小雨等恶劣天气和环境光线变化的影响。 * 测量范围广: 能够应对压路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各种速度要求,从缓慢压实到快速转场。 * 结构坚固: 通常采用工业级设计,抗震动、耐冲击能力强,适合工程机械的严苛环境。 * 局限性: * 对路面粗糙度有要求: 对于过于平滑(如镜面)或吸波性强的表面,反射信号可能较弱,影响测量效果。不过,压路机作业的路面通常具有足够的粗糙度。 * 安装角度敏感: 传感器的安装角度 theta 需要精确校准,否则会引入测量误差。 * 成本: 相较于简单的接触式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的初始成本会高一些,但长期来看维护成本低。

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测速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北斗等)利用卫星信号提供位置信息。通过连续高精度定位数据的变化来推算速度。

工作原理: GNSS接收机同时接收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通过测量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差,计算出接收机在地球上的精确位置。当接收机连续获取这些高精度位置数据时,就可以通过计算两个相邻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间隔,来推算出车辆的地面速度。为了达到压路机所需的高精度,通常会采用实时差分技术(RTK),通过基站提供差分校正数据,将定位精度提升到厘米级。

物理基础与公式: 速度 v 可以看作是位置 P 对时间 t 的一阶导数: v = dP / dt 在离散测量中,如果压路机在 dt 时间内从位置 P1 移动到 P2,那么其平均速度约为: v = ||P2 - P1|| / dt 其中 ||P2 - P1|| 表示两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速度精度: 高精度GNSS(RTK-GNSS)的速度精度通常可达 0.02 m/s 至 0.05 m/s RMS。 * 更新率: 一般在 5 Hz 至 20 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式: 完全通过卫星信号工作,与地面无任何物理接触。 * 提供绝对位置: 不仅能测速,还能提供厘米级的绝对位置信息,是构建智能压实系统、实现精准定位和路径规划的基础。 * 不受地面条件影响: 无论是湿滑、泥泞还是崎岖的路面,只要卫星信号良好,都能保持稳定测量。 * 局限性: * 信号依赖性: 在高楼、桥梁、隧道、茂密树林等GNSS信号易被遮挡或反射(多径效应)的区域,测量精度和可用性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中断。 * 启动时间: RTK系统通常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初始化和模糊度解算。 * 成本: 高精度GNSS接收机和配套差分服务通常成本较高。

3. 光学图像跟踪测速技术

光学图像跟踪测速是一种利用视觉技术分析地面纹理变化来计算速度的方法。

工作原理: 这种传感器通常会向地面投射一个红外光斑,并使用内置的高速摄像头连续捕捉光斑区域的地面图像。通过内部强大的图像处理算法,系统能够识别和跟踪地面上微小的纹理或特征点。通过比较连续图像帧之间这些纹理的位移,并结合已知的图像采集帧率和光学比例因子,就能精确地计算出车辆的地面速度。

物理基础与公式: 假设图像帧率为 f_frame(帧/秒),在两帧图像之间,地面的某一纹理特征在图像中移动了 Δx_pixel 像素。如果已知传感器与地面的距离,以及摄像头视场角等参数,可以确定每个像素对应的实际地面距离 scale(米/像素)。那么,在 Δt = 1/f_frame 时间内的地面实际位移 Δx_ground = Δx_pixel * scale。 因此,地面速度 v = Δx_ground / Δt = (Δx_pixel * scale) * f_frame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速度精度: 可达 ±0.1% 甚至更高。 * 测量范围: 一般在 0.05 km/h 至 60 km/h 之间。 * 刷新率: 通常在 50 Hz 至 2000 Hz,非常高。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式: 无需与地面接触。 * 精度高: 能够精确识别地面细微纹理变化,提供极高精度。 * 对车轮打滑免疫: 直接测量地面运动,不受车轮打滑影响。 * 适应性好: 只要地面有足够纹理(如沥青路面、土路等),就能有效工作。 * 局限性: * 环境光照敏感: 强烈的阳光直射或极暗的环境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和识别效果。虽然会使用红外光源辅助,但极端情况仍可能受限。 * 表面污染影响: 如果传感器镜头被泥浆、厚灰尘覆盖,会严重影响图像采集和处理。 * 计算资源需求: 高速图像处理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系统相对复杂。 * 成本: 高性能的光学图像跟踪系统通常成本较高。

4. GNSS与惯性测量单元(IMU)融合测速技术

这种技术结合了GNSS的长期精度和IMU的短期高动态响应能力,形成一种更鲁棒的测速方案。

工作原理: 系统将GNSS接收机(提供绝对位置和速度基准)与惯性测量单元(IMU,包含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测量车辆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紧密结合。GNSS提供缓慢变化但长时间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数据,而IMU则提供高更新率、对短期运动敏感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通过先进的卡尔曼滤波等数据融合算法,系统能够将这两类数据进行优化组合,即使在GNSS信号短暂丢失、遮挡或多路径效应严重的环境下,也能持续输出高精度、高更新率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物理基础: GNSS提供的是基于卫星观测的位置 P_GNSS 和速度 v_GNSS。 IMU提供的是三轴的线加速度 a_IMU 和角速度 omega_IMU。 融合算法的核心在于利用卡尔曼滤波(或其变种)动态地结合两种传感器的数据,估计出最优的状态量(位置、速度、姿态)。当GNSS信号良好时,以GNSS数据作为主要校准源;当GNSS信号质量下降或丢失时,IMU的短期高精度测量可以“填补空缺”,防止速度数据中断或显著漂移,直到GNSS信号恢复。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速度精度: 在GNSS可用时,可达 0.01 m/s 至 0.05 m/s RMS。即使GNSS短暂丢失,也能维持较高精度。 * 更新率: 通常可达 100 Hz 甚至更高。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的鲁棒性和连续性: 能够有效应对GNSS信号不佳的环境,提供不间断的高精度速度数据。 * 提供全面的运动学数据: 除了速度,还能同时输出高精度的位置、姿态(俯仰、横滚、航向)信息,对于车辆的运动控制和姿态感知非常重要。 * 高动态响应: IMU的高更新率确保在车辆快速加减速或转弯时,速度数据依然准确。 * 局限性: * 系统复杂性: 融合算法和硬件集成更为复杂,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 成本最高: 通常是所有测速方案中成本最高的。 * IMU误差累积: IMU本身存在累积误差,需要GNSS信号定期校准来防止漂移。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几个国际知名品牌,看看它们在压路机速度测量领域提供的解决方案。

  • 德国西克 (采用多普勒雷达技术)

    •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 0.05 m/s 至 20 m/s;速度精度: ±1% (对于 0.5 m/s 至 10 m/s 范围);更新时间: 10 ms;防护等级: IP67/IP69K;工作温度范围: -40 °C 至 +70 °C。

    • 应用特点与优势: 德国西克以其传感器产品的工业级坚固耐用而闻名。其雷达传感器特别适合在压路机这种极端恶劣的工况下使用,具有出色的抗震动、防尘、防水汽能力。非接触式测量有效避免了车轮打滑带来的误差,安装和集成也相对简便。

  • 英国真尚有 (采用多普勒雷达技术)

    •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速度范围为0.8km/h到480km/h;在1英里/小时(约1.6km/h)时,测量精度达到±0.34%;更新周期为0.01秒;最远检测距离约300米;工作温度范围为-17至60°C。

    • 应用特点与优势: 英国真尚有的雷达测速传感器以其宽广的测量范围、高精度和快速响应著称。其传感器不仅适用于压路机这类中低速作业,还可以应用于诸如车速监控等更高速的场景。快速的响应时间对于压路机的实时速度控制至关重要,而非接触式测量和较远的检测距离也提供了安装的灵活性。

  • 美国天宝 (采用GNSS定位技术)

    • 核心性能参数: 水平定位精度 (RTK): 8 mm + 1 ppm RMS;垂直定位精度 (RTK): 15 mm + 1 ppm RMS;速度精度: 0.02 m/s RMS;更新率: 高达 20 Hz;支持多星座多频率接收。

    • 应用特点与优势: 美国天宝作为GNSS领域的领导者,其解决方案通常集成在更大型的机器控制系统中,能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和速度信息。它不受地面条件影响,提供的是绝对速度,是实现智能压实自动化和精细化施工的理想选择,同时还能提供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

  • 澳大利亚GPC系统 (采用光学图像跟踪技术)

    •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 0.05 km/h 至 60 km/h;速度精度: ±0.1%;刷新率: 50 Hz;防护等级: IP67。

    • 应用特点与优势: 澳大利亚GPC系统以其高精度的光学测速技术闻名,能够提供极高的速度测量精度,且不受车轮打滑或土壤条件影响。其结构紧凑、安装简便,在农业和建筑机械领域都有成熟应用,尤其适合对速度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场合。

  • 加拿大诺瓦泰 (采用GNSS/INS融合技术)

    • 核心性能参数: 速度精度 (GNSS可用时): 0.03 m/s RMS;航向精度: 0.08°;姿态精度: 0.03°;最大更新率: 100 Hz;支持所有主要GNSS星座和频率。

    • 应用特点与优势: 加拿大诺瓦泰的解决方案通过GNSS与惯性测量单元的紧密耦合融合,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和连续性。即使在GNSS信号不佳或短暂丢失的复杂环境下,也能持续输出高精度、高更新率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是自动驾驶、高精度测绘和对数据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工程机械的领先选择。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压路机选择非接触式速度监测设备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技术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测量效果和系统的可靠性。

  1. 精度:

    • 实际意义: 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越高,测得的速度越接近压路机的实际地面速度。

    • 对测量的影响: 高精度确保压实作业的均匀性和质量。如果精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压实遍数计算错误,或者压路机无法按照设定速度精确行驶,进而影响路面密实度。

    • 选型建议: 对于高等级公路、机场跑道等对压实质量要求极高的工程,应优先选择精度达到±0.1%或更优的传感器。对于一般工程或辅助监控,±1%的精度也通常可以接受。

  2.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的最低速度到最高速度的区间。

    • 对测量的影响: 压路机在压实作业时通常以较低速度(如2-8km/h)行驶,但在转场、起步或调整位置时,速度可能会提高。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必须能覆盖压路机在所有工况下的速度变化。

    • 选型建议: 确保传感器的最低测量速度能够满足压路机最慢的作业速度要求,同时最高测量速度也能覆盖其最大行驶速度。例如,如果压路机最慢0.5km/h,最快40km/h,则传感器需覆盖此区间。

  3. 响应时间/更新率:

    • 实际意义: 传感器从获取数据到输出测量结果所需的时间。响应时间越短,更新率越高,表示传感器对速度变化的捕捉越灵敏。

    • 对测量的影响: 压路机需要实时的速度反馈以进行精细的驾驶控制。如果响应时间过长,操作手可能无法及时调整速度,导致超速或停滞,影响压实效果。在智能控制系统中,快速响应是闭环控制的基础。

    • 选型建议: 对于实时控制或高动态作业,应选择响应时间在几十毫秒以内(即更新率10Hz以上)的传感器。对于仅需数据记录或辅助监控的场景,响应时间可以适当放宽。

  4. 抗环境干扰能力(防护等级、抗震动、工作温度):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在恶劣施工环境中(如灰尘、泥浆、水、强烈振动、极端温度)保持稳定工作的能力。

    • 对测量的影响: 压路机工作环境通常多尘、潮湿且伴随强烈振动。防护等级不足的传感器容易进水、进尘导致故障;抗震动能力差则会影响测量稳定性甚至损坏。超出工作温度范围则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或失效。

    • 选型建议: 必须选择具备工业级防护等级(如IP67或IP69K)的传感器,确保其防尘防水性能。同时,要关注其抗震动指标(如符合相关振动测试标准),并确保工作温度范围覆盖当地的极端气候条件。

  5. 安装便利性与稳定性:

    • 实际意义: 传感器是否容易安装固定,并且在长时间运行和强烈振动下仍能保持安装姿态的稳定性。

    • 对测量的影响: 安装复杂或不稳固可能导致传感器位置偏离,影响测量精度;松动甚至脱落会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

    • 选型建议: 优先选择体积小巧、安装方式灵活、有成熟安装支架方案的传感器。在安装时,务必使用减震安装座,并定期检查固定螺栓的紧固情况。

  6. 成本效益:

    • 实际意义: 综合考虑采购、安装、维护以及后续数据服务的总成本,与通过精确测速带来的效益(如提高压实质量、降低返工率、提升施工效率)之间的平衡。

    • 对测量的影响: 盲目追求最高性能可能导致成本过高;过于注重低成本则可能牺牲性能和可靠性。

    • 选型建议: 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预算进行权衡。对于关键项目或长期投资,选择性能优异、可靠性高的产品通常能带来更好的长期回报。对于辅助性应用,可考虑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是非接触式传感器,在压路机的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1. 问题1:传感器表面污染

    • 原因与影响: 压路机作业环境尘土飞扬,泥浆飞溅,光学或雷达传感器的发射/接收窗口可能会被泥浆、灰尘或沥青颗粒覆盖。对于光学传感器,这会直接阻挡光线,导致无法成像或图像模糊;对于雷达传感器,污染物会衰减微波信号,降低测量精度甚至导致测量中断。

    • 解决建议:

      • 定期清洁: 制定并执行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的维护计划,特别是光学传感器的镜头。

      • 安装防护罩: 为传感器设计和安装合适的物理防护罩,可以减少直接溅射和灰尘堆积。

      • 空气吹扫装置: 对于灰尘特别大的环境,可以考虑在传感器附近安装小型气泵和喷嘴,定时或按需对传感器表面进行空气吹扫。

      • 选择高防护等级产品: 优先选择具有IP67或更高防护等级,且表面材质不易附着污垢、易于清洁的传感器。

  2. 问题2:强烈振动对传感器稳定性的影响

    • 原因与影响: 压路机工作时,特别是振动压实模式下,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振动。这种振动不仅可能导致传感器自身的机械结构受损,还可能使其内部的光学或微波发射/接收部件产生微小位移,影响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安装支架也可能因振动而松动,导致传感器角度偏差。

    • 解决建议:

      • 采用减震安装: 为传感器设计专门的减震安装支架,使用橡胶垫、弹簧或其他减震材料,将传感器与压路机机体的强烈振动隔离开。

      • 选择高抗震等级传感器: 优先选择经过严格抗震测试、符合工业或军用标准的传感器产品。

      • 定期检查与紧固: 定期检查传感器及其安装支架的紧固件,确保所有连接牢固,防止因振动导致的松动。

  3. 问题3:GNSS信号遮挡或多径效应

    • 原因与影响: 对于采用GNSS技术或GNSS/INS融合技术的传感器,在压路机于高大建筑物、深槽、隧道、茂密树林等区域作业时,卫星信号可能会被遮挡,导致信号强度减弱甚至丢失。此外,信号被周围物体反射(多径效应)也会引入测量误差。这些情况会直接导致GNSS测速精度下降,甚至完全无法提供有效数据。

    • 解决建议:

      • 优化天线安装位置: 将GNSS天线安装在压路机顶部最高且视野最开阔的位置,尽量减少遮挡。

      • 选择多星座多频率接收机: 支持GPS、GLONASS、Galileo、北斗等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及多频段信号的接收机,可以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信号可用性和解算精度。

      • GNSS/INS融合方案: 在对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应用中,采用GNSS与惯性测量单元(IMU)融合的方案是最佳选择。当GNSS信号不良时,IMU的惯性数据可以暂时接管测速任务,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高精度。

      • 结合辅助传感器: 在GNSS信号易受影响的区域,可以结合其他非接触式传感器(如雷达测速)作为辅助,在GNSS失效时提供备用速度数据。

应用案例分享

非接触式速度监测技术在压路机和更广阔的工程机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智能压实系统中,集成多普勒雷达测速传感器能够提供精准的地面速度数据,结合其他传感器,实现压实遍数的自动管理。

  • 智能压实系统: 现代压路机常集成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结合GPS定位和压实度传感器,构建智能压实系统,实现压实遍数自动化计数与管理,确保路面压实均匀和达到设计要求。

  • 工程机械作业监控与优化: 在大型公路、机场建设等土方工程中,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实时提供压路机的精确行驶速度,用于监控作业进度、评估设备效率,并辅助操作手优化行驶路径和作业参数。

  • 摊铺速度协同控制: 压路机与沥青摊铺机配合施工时,精确的速度数据可以确保压路机以合适的、均匀的速度对新铺设的材料进行初压、复压,避免因速度不匹配导致的铺层质量问题。

  • 道路养护与检测: 在道路后期养护和质量检测中,非接触式传感器可用于精确测量检测车的行驶速度,确保其他路面检测设备(如激光平整度仪)在稳定速度下获取数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