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生产线中,我们所说的“料坯”通常是指经过初步加工但尚未成为最终产品的半成品材料,例如金属板坯、锻件毛坯、铸件、木板或大型组件。这类物料在传送过程中,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和稳定测量至关重要。
料坯的特点与挑战:
尺寸与形状多样性: 料坯可以是规则的矩形板材,也可以是形状不规则的铸件或锻件。它们的尺寸从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这要求传感器具有灵活的测量范围。
表面特性复杂: 许多料坯在生产过程中会经历高温、氧化、磨损等,导致表面粗糙、有划痕、颜色不均、反射率变化大,甚至可能带有油污、水渍或粉尘。一些金属料坯可能在高温状态下散发红外辐射。
运动状态多变: 料坯可能在传送带上高速移动,也可能在等待加工时处于静止状态。有时料坯之间会有间隙,有时会紧密排列,甚至可能发生轻微的晃动或倾斜。
环境严苛: 生产线环境常常伴随着高温、粉尘、水雾、震动,以及强烈的环境光(如太阳光或炉膛光)。这些因素都可能干扰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对定位和测量的技术要求:
高精度定位: 许多后续工序(如切割、钻孔、焊接、机械臂抓取)都要求料坯的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甚至亚毫米级别,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金属板坯的定位偏差了,那么后续的切割就可能偏离预设尺寸,导致材料浪费或产品报废。
快速响应: 生产线通常是连续运行的,传感器必须能以足够快的速度完成测量并输出结果,才能跟上传送线的节拍,避免生产停滞。
稳定可靠: 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传感器需要长时间稳定工作,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减少维护频率和停机时间。
非接触测量: 为了不损伤料坯表面,并适应高温、高速移动等条件,非接触式测量是首选。
针对料坯的监测,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包罗万象的技术标准。而是根据料坯的种类、生产工艺和最终产品要求,关注一系列关键的监测参数,并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
料坯的主要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
位置参数:
定义: 指料坯在生产线上相对于某一基准点或参考坐标系的空间位置,通常包括X、Y、Z轴坐标。对于传送中的料坯,Z轴(高度或距离)是最常见的监测参数,它决定了料坯是否处于正确的传送平面或加工焦点。
评价方法: 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料坯表面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结合生产线的机械结构尺寸,计算出料坯的绝对或相对位置。重复测量不同位置点,可评估定位的稳定性。
尺寸参数:
定义: 指料坯的长度、宽度、厚度、直径等几何尺寸。这对于确保料坯符合后续加工要求至关重要。
评价方法: 可以通过单个传感器在料坯移动过程中进行扫描测量,或者使用多个传感器协同工作,捕捉料坯的多个特征点或边缘,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其尺寸。例如,通过测量一个方坯的四个角点,可以推算出其长宽。
平整度/形貌:
定义: 指料坯表面的起伏、弯曲或不均匀程度。例如,热轧钢板的板形不良会影响其使用性能。
评价方法: 通常需要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对料坯表面进行区域扫描,获取大量的点云数据,然后通过三维重建和表面拟合算法来分析其平整度。偏差越小,表示平整度越好。
温度参数:
定义: 特别是对于金属冶炼、热处理等高温工艺中的料坯,其表面温度是一个关键的质量控制参数,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后续加工的工艺参数。
评价方法: 通常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或部分激光传感器集成的测温功能,通过测量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推算其表面温度。
(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复杂生产线中,为了实现料坯的精准定位和稳定测量,市面上涌现了多种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这些技术各有其独特的物理基础和应用优势。
a. 飞行时间(Time-of-Flight, TOF)激光测距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飞行时间激光测距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像我们在大山里对着山谷喊话,通过听到回声的时间来判断山谷离我们有多远一样。传感器会发射一道极短的激光脉冲到料坯表面。这个激光脉冲以光速(c
)传播,当它碰到料坯表面时会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脉冲后,会精确地测量从激光发射到接收之间所经历的时间(t
)。 由于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每秒30万公里),那么激光从传感器到料坯再返回传感器的总路程就是 c * t
。因为这个距离是来回两次的,所以传感器到料坯的实际距离(D
)就是总路程的一半。
其核心公式为: D = (c * t) / 2
其中: * D
是传感器到目标料坯的距离。 * c
是光速(在空气中约为 2.99792458 x 10^8 米/秒)。 * t
是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的总飞行时间。
为了达到高精度,这类传感器需要非常精确地测量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通常会采用高频时钟和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几厘米到数百米。 * 精度: 毫米级。 * 分辨率: 毫米或亚毫米级。 * 响应时间: 几毫秒到几十毫秒,测量频率可达数百赫兹(Hz)。 * 光斑尺寸: 通常在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之间,取决于测量距离。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测量距离远: 能够在远离料坯的位置进行测量,特别适合大型料坯或需要保持安全距离(如高温环境)的工况。 * 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 现代TOF传感器通常采用特定的激光波长和窄带滤光片,并通过脉冲调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效抑制环境光的干扰,即使在户外阳光下也能稳定工作。 * 对目标表面适应性好: 可以在不同颜色、粗糙度的表面上进行测量,部分高端产品甚至能测量高温、低反射率的物体。 * 结构坚固: 通常采用坚固的外壳设计,防护等级高,适应恶劣工业环境。 * 局限性: * 精度不如三角测量和共焦技术: 在亚毫米级甚至微米级精度要求下,TOF技术通常难以达到。 * 适用场景: 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港口机械、物流仓储、起重机定位等需要长距离、高可靠性、毫米级精度的场合。特别适用于高温料坯的定位和尺寸监测。
b.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想象一下,你用手电筒照射墙上的一个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光点的位置。当你的眼睛位置变化时,光点在你视野中的位置也会变化。激光三角测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传感器会发射一道激光束,以一个固定的角度照射到料坯表面,形成一个光点。这个光点反射回来的光线,会经过一个接收透镜,聚焦到一个图像传感器(如CMOS或CCD)上。 当料坯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反射回来的光点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会发生位移。由于传感器内部的发射器、接收器和透镜位置都是固定的,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已知边长的三角形。通过测量图像传感器上光斑的位移量,并利用三角几何关系,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料坯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其核心原理基于几何三角关系: D = L * sin(α) / sin(β)
其中: * D
是传感器到目标料坯的距离。 * L
是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基线距离。 * α
是激光发射角度。 * β
是反射光线进入接收器时的角度,它随 D
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图像传感器捕获光斑位置 x
,并结合已知的几何参数,可以推算出 D
。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通常较短,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 * 精度: 微米级。 * 分辨率: 亚微米到微米级。 * 响应时间: 极快,可达亚毫秒级。 * 光斑尺寸: 通常很小,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精度和分辨率: 在短距离内能够实现非常精密的位移和距离测量。 * 高速响应: 适用于在线高精度定位和尺寸测量,能够捕捉快速变化的料坯位置。 * 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 采用特殊的光学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能有效抑制环境光的影响。 * 紧凑型设计: 传感器通常体积小巧,易于集成到狭小的空间。 * 局限性: * 测量范围有限: 不适合长距离测量。 * 对表面特性敏感: 料坯表面的颜色、光泽度、粗糙度变化,特别是镜面反射,可能会影响测量稳定性。 * 安装角度有要求: 传感器需要以一定角度安装,以确保反射光能够被接收器捕获。 * 适用场景: 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半导体、精密机械加工、质量检测等需要高精度、短距离测量的场合,如零部件的厚度、平面度、高度、位置偏差等测量。
c. 共焦色谱测量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共焦色谱测量是一种非常精密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它的核心在于“光色散”和“共焦”这两个概念。想象一束白光(包含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穿过一个棱镜后,会被分解成不同的颜色,因为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共焦传感器利用一个特殊的光学元件(通常是多层透镜),它能将白光分解,使得不同波长的光聚焦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上。 当这束经过色散的光线照射到料坯表面时,只有恰好聚焦在料坯表面的那个波长的光会被最有效地反射回来。这束反射光再经过接收光学系统,并由一个光谱仪进行分析。光谱仪会检测哪种波长的光反射强度最高,找到这个“峰值波长”。由于每种波长都对应一个唯一的聚焦距离,传感器通过这个峰值波长就能精确计算出料坯表面的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极短,通常在几毫米到几十毫米。 * 精度: 极高,亚微米到纳米级。 * 分辨率: 极高,纳米级。 * 采样率: 可达数千赫兹。 * 光斑直径: 极小,通常几十微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精度和分辨率: 能够实现微米甚至纳米级的精确定位和表面形貌检测,适用于最严格的尺寸公差要求。 * 对复杂表面具有优异的测量稳定性: 能够稳定测量高光泽(如镜面)、透明材料(如玻璃)、粗糙表面以及多层材料的厚度。 * 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 利用波长分析,不易受环境光影响。 * 真正的非接触测量: 对料坯表面无任何损伤。 * 局限性: * 测量范围非常有限: 仅适用于短距离精密测量。 * 成本极高: 由于其复杂的光学系统和精密的光谱分析技术,导致其成本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 适用场景: 半导体、医疗器械、光学器件、精密机械、薄膜厚度测量、表面缺陷检测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
d. 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传统的机器视觉是预先设定好规则和特征来识别物体,但深度学习机器视觉更像是给传感器一双会“学习”的眼睛和大脑。它不再局限于预设的几何形状或颜色特征,而是通过海量的图像数据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类似于人脑的神经网络)。 传感器(智能相机)首先会获取料坯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是2D平面图像,也可以通过结构光等技术获取3D深度图像)。然后,这些图像被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中。这个模型能够自主学习和识别料坯的各种复杂特征、纹理、边缘,甚至是一些人眼难以察觉的细微之处。通过这种学习能力,它能精确地找出料坯的定位点、进行尺寸测量、检测缺陷,并确定其X、Y方向的位置和旋转角度(Theta)。它特别擅长处理那些形状不规则、表面纹理多变、光照条件复杂的料坯。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图像传感器: 多种分辨率可选,从几十万像素到数千万像素。 * 处理器: 内置高性能视觉处理器,支持实时的深度学习推理。 * 检测速度: 取决于图像分辨率和模型复杂度,可实现每秒数十帧到数百帧的图像采集与处理。 * 精度: 亚像素级定位精度。 * 通信接口: 支持多种工业以太网协议。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的柔性与适应性: 能够处理传统视觉系统难以应对的复杂、多变、随机摆放的料坯,例如表面有划痕、颜色不均、光照变化剧烈的情况。 * 强大的特征识别能力: 不仅能定位,还能进行尺寸测量、缺陷检测、文字识别等多种任务,实现一机多能。 * 高可靠性: 学习型算法对异常情况的鲁棒性更强,减少误判。 * 提供X, Y, Theta全方位定位信息: 对于机械臂抓取或精确装配至关重要。 * 局限性: * 初始部署与训练成本高: 需要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模型优化。 * 计算资源消耗大: 深度学习模型运行需要高性能处理器,传感器本身成本较高。 * 对光照环境有一定要求: 尽管深度学习能处理一定光照变化,但稳定的照明条件仍能提升性能。 * 适用场景: 汽车零部件检测、电子产品外观检测、食品分拣、医药包装、复杂工件定位与抓取、物流自动化等对柔性、智能和多功能性要求高的场合。
(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款在料坯定位和测量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们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原理,并在性能上有所侧重。
日本基恩士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日本基恩士的IL-300系列传感器,是一款典型的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它的优势在于能提供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快速响应能力。例如,其检测距离为300 mm ± 150 mm,重复精度高达10 μm,分辨率达到1 μm,并且响应时间最快可达 0.5 ms。这意味着它能以极高的细节捕捉料坯位置的微小变化,非常适合需要在线精确定位和位移测量的场景。
英国真尚有 (采用飞行时间(TOF)激光测距技术) 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激光测距传感器,是一款性能强大的飞行时间(TOF)传感器,测量范围从0.05米至500米,精度高达±1mm,测量速度高达250Hz。它适用于重工业和户外应用,可以在深色表面进行测量,即使在有太阳辐射的室外应用中也是如此。该系列传感器可以测量高达1550℃的高温物体表面距离,防护等级达到IP65,扩展温度范围为-40℃至+60℃,并提供多种串行接口(RS232,RS485,RS422,SSI和USB)和高精度模拟输出(0.1%)。
德国米铱 (采用共焦色谱测量技术) 德国米铱的confocalDT 2422-50系列传感器,代表了共焦色谱测量技术的顶尖水平。其核心优势是无与伦比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尤其擅长处理高光泽、透明或粗糙的复杂表面。这款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50毫米,线性度±0.06% FSO,分辨率高达0.05 μm,采样率最高10 kHz。它的光斑直径仅约40 μm,能够对料坯表面进行微米级的精确定位、厚度测量和表面形貌检测。
瑞士堡盟 (采用飞行时间(TOF)激光测距技术) 瑞士堡盟的OADM 250M112/S35A是一款采用飞行时间(TOF)原理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它在测量距离和环境适应性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其检测范围在白卡纸上可达0.2米至20米,灰色表面可达0.2米至10米,重复精度在短距离内可达1毫米。该传感器结构紧凑坚固,防护等级IP67,具备良好的抗环境干扰能力,非常适合在工业生产线上进行中长距离的料坯定位或存在检测。
美国康耐视 (采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技术) 美国康耐视的In-Sight D900智能相机,集成了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它与其他传感器不同,通过获取料坯的2D或3D图像,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复杂的特征提取、模式匹配和精确的X, Y, Theta定位。凭借多种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和高性能视觉处理器,它能提供亚像素级的定位精度,能够处理各种形状、材质和表面特征的复杂料坯,甚至能应对光照变化和随机摆放。
(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就像挑选合适的工具,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决定。在为料坯定位和测量选择传感器时,以下几个技术指标是您必须重点关注的:
测量精度与重复精度:
实际意义: 测量精度指的是传感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重复精度(或称重复性)则表示传感器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目标时,结果的一致性。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精度直接决定了料坯定位的准确性。如果精度不够,料坯可能偏离预设位置,导致后续加工出现偏差、产品质量下降甚至设备碰撞。
选型建议:
对定位要求不高,如粗定位或存在检测: 可选择精度在几毫米到十几毫米的TOF激光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需要毫米级精确定位和尺寸测量: 优先考虑高精度TOF激光传感器或部分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
需要亚毫米甚至微米级精密定位或形貌检测: 必须选择激光三角测量或共焦色谱传感器,甚至深度学习机器视觉。
测量范围: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距离的最小值到最大值。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决定了传感器与料坯之间允许的安装距离。范围过小可能无法安装,范围过大则可能影响精度。
选型建议:
长距离(几十米到几百米): 飞行时间(TOF)激光传感器是合适的选择。
中短距离(几厘米到几米): 飞行时间(TOF)激光传感器或部分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
极短距离(几毫米到几十厘米): 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或共焦色谱传感器。
响应速度/测量频率: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从开始测量到输出结果所需的时间,或者单位时间内完成测量的次数(Hz)。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影响传感器能否跟上生产线的节拍。高速移动的料坯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才能在准确的时间点进行测量并及时反馈。
选型建议:
高速传送线或需要快速捕捉: 激光三角测量或高频TOF激光传感器是首选。
低速或静态测量: 大部分传感器都能满足。
环境适应性(温度、防护等级、抗干扰能力):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在恶劣工业环境下(如高温、低温、粉尘、水雾、震动、强环境光)的稳定工作能力。防护等级(如IP65/IP67)表示防尘防水能力。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导致传感器故障或测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选型建议:
高温料坯或炉膛附近: 必须选择专门的高温型TOF激光传感器并考虑冷却外壳。
多粉尘、水雾、户外应用: 选择IP67或更高防护等级的TOF激光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强环境光干扰: TOF激光传感器通常具有较好的抗环境光能力,而共焦色谱传感器抗干扰能力极强。
目标表面特性适应性: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对料坯表面颜色、光泽度(镜面反射、漫反射)、粗糙度、透明度等变化的适应能力。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某些原理的传感器对表面特性敏感。
选型建议:
表面多变、颜色不均、粗糙: 飞行时间(TOF)激光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通常表现较好。
高光泽、镜面、透明或多层: 共焦色谱传感器是最佳选择,机器视觉配合特定照明也能应对。
低反射率或深色表面: 高性能TOF激光传感器能有效处理。
输出接口: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与上位控制系统(PLC、工控机等)通信的方式,如RS232、RS485、模拟量(4-20mA,0-10V)、数字量开关、以太网等。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接口类型需与控制系统兼容,否则无法传输数据。
选型建议: 根据现有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和信号类型来选择。
(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合适的传感器,在实际复杂生产线中,仍然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影响料坯定位和测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问题:料坯表面特性变化大,导致测量不稳定或误差。
原因分析: 许多料坯在生产过程中会经历氧化、冷却、喷涂等工序,导致表面颜色、光泽度、粗糙度(反射率)频繁变化。
影响程度: 轻则测量数据波动,重则传感器无法正确捕获信号,导致测量中断或产生大量错误数据。
解决建议:
选择适应性强的传感器: 优先选择对表面特性不敏感的TOF激光传感器。
采用多点平均或滤波: 对于轻微波动,可以通过对多个测量点进行平均,或使用卡尔曼滤波等算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调整传感器参数: 尝试调整传感器的增益、积分时间、阈值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表面条件。
问题:高温环境对传感器和测量结果的影响。
原因分析: 高温不仅会加速传感器内部电子元件的老化,降低寿命,还会导致光学部件变形,影响测量精度。
影响程度: 传感器故障、测量数据漂移、精度下降,甚至完全无法工作。
解决建议:
选用高温型传感器: 必须选择经过特殊设计,具有宽工作温度范围和抗高温辐射能力的激光传感器。
配备冷却装置: 为传感器安装冷却外壳,通过水冷或空冷方式,将传感器本体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问题:粉尘、水雾、蒸汽等恶劣环境对光学镜头的污染。
原因分析: 钢铁、水泥、木材等行业的生产线通常伴随大量的粉尘、蒸汽、水雾或油烟。这些污染物很容易附着在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窗口的玻璃上,形成一层薄膜,阻挡激光信号。
影响程度: 导致测量信号衰减,测量距离缩短,精度下降,甚至完全无法测量。
解决建议:
安装防护罩和吹扫装置: 这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案。
选择高防护等级传感器: IP67甚至更高等级的传感器能更好地防止污染物进入传感器内部。
问题:环境光干扰,如阳光直射或生产线上的强光源。
原因分析: 强烈的环境光可能进入传感器的接收器,与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混淆,导致测量误差或不稳定。
影响程度: 测量数据跳动,偶尔出现错误读数,甚至传感器完全失效。
解决建议:
选用抗环境光能力强的传感器: 现代TOF激光传感器通常采用脉冲调制、窄带滤光片和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能有效区分激光信号与环境光。
物理遮挡: 在传感器和强光源之间设置遮光罩或物理屏障。
钢铁冶金行业: 在热轧线上,飞行时间激光测距传感器被广泛用于测量高温钢板的长度、宽度和位置,确保切割和后续处理的精准性。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激光测距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此类场景。
汽车制造与零部件加工: 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常用于汽车车身部件的尺寸检测、焊缝定位以及装配线上零部件的精确定位。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 大型自动化仓库中,飞行时间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AGV(自动导引车)的导航定位,以及高架仓库中堆垛机的货物高度和位置检测,实现精确存取。
造纸与印刷行业: 激光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纸卷的直径、纸张的厚度以及纸板堆叠的高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和质量控制。
港口机械与起重设备: 飞行时间激光传感器常用于龙门吊、桥式起重机的防撞定位和行车定位,确保设备在大型空间内的安全和精确移动,防止碰撞事故。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