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在1500℃高温与恶劣环境的钢铁产线中,如何实现钢坯±1mm靶距的精准控制?【激光测距, 自动化】

2025/10/16

1. 钢坯靶距控制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在钢铁冶金过程中,钢坯的生产涉及到连铸、轧制等多个环节。钢坯,简单来说,就是经过初步铸造或轧制而成的半成品钢材,形状通常是矩形、方形或圆形的长条。在这些环节中,钢坯的精准定位,尤其是它与设备(如切割机、轧机、运输辊道)之间的“靶距”控制,对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乃至操作安全都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钢坯在高温状态下,就像一块被操控的“火龙”,需要被引导到每一个精确的位置。如果“火龙”的位置偏差过大,可能会导致切割错位、轧制变形,甚至与设备发生碰撞,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因此,对钢坯靶距的控制,要求传感器能够: * 高精度测量: 即使是毫米级的距离偏差,也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 * 快速响应: 钢坯通常以一定的速度在产线上移动,传感器必须能实时、高速地捕捉其位置变化。 * 环境适应性强: 钢铁冶金现场环境恶劣,高温、蒸汽、粉尘、振动、强电磁干扰等都是常态,传感器必须能在这种环境下稳定工作。 * 非接触测量: 避免与高温钢坯直接接触,确保传感器自身安全和测量过程的稳定性。

2. 钢坯靶距监测参数及评价方法简介

在钢坯靶距控制中,我们通常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 靶距(Target Distance): 这是指传感器发射端到钢坯待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在实际应用中,会设定一个理想的靶距范围,例如“距离切割口500毫米处”。

  • 位置偏差(Position Deviation): 它是钢坯的实际靶距与预设目标靶距之间的差值。正偏差表示钢坯离目标更远,负偏差则表示更近。精准控制的核心就在于将这个偏差降到最低。

  • 运动速度(Movement Speed): 钢坯在产线上移动的速度。了解钢坯的运动速度有助于预测其未来的位置,并为控制系统提供前馈信息,以便更平稳地调整设备。

  • 表面温度(Surface Temperature): 钢坯在生产过程中温度极高,可能达到1000℃甚至更高。虽然激光测距传感器多为非接触式,但高温辐射和环境热量可能影响传感器性能,因此监测表面温度有助于评估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和测量可靠性。

这些参数的评价方法通常包括: * 在线实时测量: 通过传感器持续采集数据,将实时靶距、位置偏差等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 数据统计分析: 对长期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平均偏差、最大偏差、标准差等,以评估靶距控制的整体稳定性。 * 偏差报警: 当位置偏差超出预设的安全阈值时,系统会触发声光报警或紧急停机指令,以防止事故发生。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工业距离测量领域,有多种技术可以用于实现钢坯靶距的精准控制,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需求。

激光飞行时间法 (Laser Time-of-Flight, ToF)

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就像我们对着远处的山峰大喊一声,然后根据听到回声的时间来估算山峰的距离一样。激光测距传感器发射一个激光脉冲,这个脉冲以光速(c)飞向钢坯表面,被钢坯反射后,再飞回传感器被接收。传感器精确测量从激光发射到接收所花费的时间(T)。由于光速是已知常数,我们就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公式计算出距离。

其核心物理基础是:距离 (D) = 光速 (c) x 时间 (T) / 2。这里的“/2”是因为激光走了去和回两次的路程。

这类传感器通常具有: *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广,从几厘米到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精度通常在毫米级到厘米级之间;测量速度从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不等,足以满足高速运动物体的实时跟踪。 * 技术方案的优点: * 测量距离远: 可以轻松应对钢铁产线中长距离的测量需求,如大型行车定位、连铸机切割定位等。 * 非接触性强: 避免了与高温钢坯的直接接触,保障了传感器自身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 环境适应性: 现代ToF传感器经过特殊设计,能够在高温、强光(包括太阳辐射)、一定粉尘和蒸汽的环境下工作。一些高端产品甚至可以直接测量高达1500℃以上的炽热物体表面。 * 安装灵活: 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远离测量目标的区域,降低了维护难度。 * 技术方案的局限性: * 受反射率影响: 极端暗色或过于光滑的表面可能会影响激光信号的反射,导致测量不稳定或精度下降。 * 高精度成本: 要达到亚毫米级的超高精度,ToF传感器的成本会显著增加。 * 成本考量: 总体而言,ToF激光测距传感器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是工业长距离、高精度测距的主流选择。

激光三角测量法 (Laser Triangulation)

你可以把这种方法想象成我们用尺子量身高时,需要把尺子垂直放置在地面上,然后观察头顶的高度。激光三角测量法则是在一个“三角形”里完成测量的。传感器发射一束激光,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当物体距离传感器变化时,这个光斑的位置也会相应移动。传感器内部有一个高分辨率的接收透镜和位置敏感探测器(PSD)或CMOS/CCD图像传感器,它会捕捉反射光斑在不同位置时的图像。通过精确计算光斑在探测器上的位置变化,并利用几何三角原理,就能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其核心物理基础是:假设激光发射器、接收透镜中心和PSD形成一个固定尺寸的基准三角形,当目标物体距离改变时,反射光斑在PSD上的位置Y会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以计算出距离D。 简化的原理公式:D = (L * f) / Y (其中L为基线长度,f为接收透镜焦距,Y为光斑在探测器上的位移,这只是一个示意性的简化公式,实际计算更复杂)。

这类传感器通常具有: *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相对较短,通常在几毫米到几百毫米;重复精度极高,优质系统可达亚微米级;采样速度非常快,可达几十千赫兹甚至更高。 * 技术方案的优点: * 极高精度: 能够实现非常高的精度测量,适合需要精密尺寸控制的场合。 * 测量速度快: 响应速度快,可以捕捉高速移动物体的微小位移。 * 适应复杂表面: 对高光泽或粗糙表面的测量稳定性较好。 * 技术方案的局限性: * 测量距离短: 不适用于长距离测量,通常距离钢坯表面很近。 * 视场角限制: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 * 受环境光干扰: 强烈的环境光可能影响测量精度。 * 成本考量: 由于其高精度,这类传感器的成本通常较高,主要应用于精密加工、质量检测等领域。

超声波飞行时间法 (Ultrasonic Time-of-Flight)

这种方法和蝙蝠通过声波来探测障碍物的方式非常相似。超声波传感器发射高频超声波脉冲,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传感器通过测量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所花费的时间,再结合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就能计算出距离。

其核心物理基础是:距离 (D) = 声速 (v) x 时间 (T) / 2

这类传感器通常具有: *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从几厘米到几米(通常不超过10米);分辨率一般在0.1毫米到几毫米之间;响应时间通常在几毫秒到几十毫秒。 * 技术方案的优点: * 环境鲁棒性强: 几乎不受物体颜色、透明度、光泽度的影响,对烟雾、灰尘、蒸汽等恶劣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这在钢铁冶金这样充满粉尘和水蒸气的环境中是一个显著优势。 * 成本效益高: 相较于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的成本通常更低。 * 技术方案的局限性: * 测量精度相对较低: 难以达到激光传感器那样的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精度。 * 声速受温度影响: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变化,需要进行温度补偿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 测量速度慢: 相较于激光,声波传播速度慢,导致响应频率较低,不适合高速移动的物体。 * 波束发散: 超声波束会发散,可能导致测量目标不明确或受到周围物体的干扰。 * 成本考量: 是一种经济实惠且环境适应性好的选择,适合对精度要求相对不高但环境恶劣的场合。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了在工业测距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几款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不同技术方案的特点:

  • 日本基恩士(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

    • 核心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通常较短,例如LK-G507(距离70±20mm),LK-G502(距离2±0.4mm);重复精度可高达0.005 µm (对于LK-G502);采样速度高达 130 kHz。

    •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日本基恩士在超高速、超高精度距离和位移测量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产品尤其擅长在高光泽或粗糙表面上进行稳定测量,能有效应对传统传感器难以处理的表面状态。这使其在精密加工、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检测等对精度和速度有极致要求的领域表现出色。

  • 英国真尚有(采用激光飞行时间法)

    • 核心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广,从0.05米至500米;最高精度±1mm;高测量速度高达250Hz;实测最高表面温度可达1550℃。

    •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传感器凭借其长距离、高精度以及卓越的高温适应性,在重工业和户外应用中展现出强大实力。它能够在深色表面、有太阳辐射的户外环境以及高达1550℃的炽热物体表面进行准确测量,并且具备IP65级防护和宽广的环境温度范围(-40℃至+60℃,配合冷却外壳可用于更高温度)。此外,该系列传感器还提供多种串行接口(RS232,RS485,RS422,SSI和USB),高精度模拟输出(0.1%),以及两个可编程数字输出,方便集成到各种控制系统中。这使其成为钢铁冶金、起重机定位、料位监测等恶劣且对测距距离和高温有特殊要求的场景的理想选择。

  • 德国思瑞(采用激光飞行时间法)

    • 核心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0.2米至150米(在反射器上可达1000米);重复精度1.5mm;测量频率高达40Hz。

    •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德国思瑞的DL100系列传感器以其坚固耐用、测量范围广和强大的抗环境光干扰能力而闻名。它适用于工业环境中的长距离定位和物料管理,如起重机防撞、料位监测、大型物体定位等。虽然在精度和测量速度上可能略低于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但其稳定的性能和可靠性使其成为许多重工业应用的可靠选择。

  • 瑞士堡盟(采用超声波飞行时间法)

    • 核心技术参数: 检测范围60毫米至6000毫米(例如U500可达600毫米);分辨率0.025毫米至0.1毫米;响应时间2毫秒。内置温度传感器可进行温度补偿。

    •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瑞士堡盟的超声波传感器几乎不受物体颜色、透明度、光泽度或烟雾、灰尘的影响,非常适合于对精度要求不是极致严苛,但环境极其恶劣的场景。例如,在钢坯冷却或堆垛区进行料位或简单位置检测时,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提供经济且可靠的解决方案。其内置的温度补偿功能也有效提升了在变温环境下的测量稳定性。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激光测距传感器,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权衡各项指标。

  1. 测量范围: 指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到的最小和最大距离。

    • 实际意义: 如果需要在较远距离(如几十米到几百米)监测钢坯,就需要选择量程大的ToF传感器;如果仅在设备附近进行毫米级定位,短量程、高精度的三角测量传感器可能更合适。

    • 选型建议: 明确产线中传感器与钢坯之间的实际最远和最近距离,并留有一定余量。

  2. 测量精度与重复精度: 测量精度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重复精度是多次测量同一距离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激光测量精度通常在±0.02mm~±0.1mm,优质系统可达±0.015mm。

    • 实际意义: 精度直接决定了靶距控制的精细程度。在钢铁冶金中,通常需要毫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度,以保证钢坯切割或轧制的质量。

    • 选型建议: 对于钢坯切割等关键环节,要求精度至少达到±1mm,甚至更高。对于长距离的粗定位,±5mm的精度可能也能接受。

  3. 测量速度(响应频率): 指传感器每秒能够完成多少次测量。

    • 实际意义: 钢坯在生产线上是移动的,速度越快,传感器需要越高的测量频率才能实时捕捉其位置,避免“漏测”或“滞后”。

    • 选型建议: 对于移动速度较快的钢坯,建议选择测量频率在100Hz以上的传感器,以实现实时监控。

  4. 环境适应性(温度、防护等级、抗干扰): 包括传感器能承受的环境温度范围、防尘防水等级(IPXX)以及抗蒸汽、抗粉尘、抗强光干扰的能力。

    • 实际意义: 钢铁冶金现场高温、高湿、粉尘大、电磁干扰强。如果传感器不能适应这些恶劣条件,轻则测量不稳定,重则损坏。

    • 选型建议:

      • 温度: 优先选择能直接测量高温物体且自身工作温度范围广的传感器。如果环境温度极高,需考虑配备冷却外壳或气吹冷却系统。

      • 防护等级: 至少需要IP65,最好是IP67,以应对粉尘和水溅。

      • 抗干扰: 激光传感器应具备良好的抗环境光和高温辐射干扰能力;超声波传感器则应关注其在多变介质(如蒸汽)中的稳定性。

  5. 接口与通信协议: 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输出方式,如RS232、RS485、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出等。

    • 实际意义: 传感器需要与工厂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集散控制系统)或其他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选择与现有系统兼容的接口,可以简化集成难度。

    • 选型建议: 工业现场常用的RS485、模拟量输出(如4-20mA)或数字量输出(如开关量)都是不错的选择。支持多种接口的传感器更具灵活性。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将激光测距传感器应用于钢坯靶距控制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

  1. 高温、蒸汽、粉尘干扰: 钢铁冶金现场的这些环境因素会严重影响传感器的测量性能。

    • 原因与影响: 高温会影响传感器内部电子元件的寿命和稳定性;蒸汽和粉尘会散射、衰减激光束,导致信号强度下降,测量不稳定甚至失效。

    • 解决建议:

      • 冷却保护: 为传感器安装冷却外壳,通过通水或通压缩空气进行冷却,降低传感器工作温度。

      • 气幕或吹扫装置: 在传感器镜头前设置气幕或定时吹扫装置,用压缩空气吹走粉尘和水蒸气,保持镜头清洁。

      • 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 选用专门设计用于恶劣环境的传感器,它们通常具有更强的激光发射功率、更灵敏的接收单元或更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

  2. 钢坯表面状态(反射率、振动): 钢坯表面可能存在氧化皮、粗糙不平、颜色不均等问题,且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伴随振动。

    • 原因与影响: 表面反射率低会使激光信号回波微弱;表面粗糙或不平整可能导致光斑扩散,影响测量精度;钢坯振动则可能使传感器难以锁定稳定目标,产生测量波动。

    • 解决建议:

      • 优化安装角度: 调整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尽量使激光垂直于钢坯表面,以获得最佳反射信号。

      • 选择对表面适应性强的传感器: 某些激光测距传感器针对深色、低反射率表面进行了优化,例如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

      • 数据滤波与算法补偿: 在控制系统中加入滤波算法(如卡尔曼滤波)来平滑测量数据,减小振动带来的影响。

  3. 安装与校准难度: 在复杂的产线上,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可能受限,且初次校准和后期维护较复杂。

    • 原因与影响: 空间狭小、障碍物多、高温辐射等都可能增加安装难度;校准不准确会导致系统误差,影响控制效果。

    • 解决建议:

      • 预先规划: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预留足够的空间和冷却、吹扫管路。

      • 使用专用安装支架: 确保传感器安装牢固、稳定,且方便调整。

      • 定期校准: 建立严格的校准制度,使用标准量具定期对传感器进行精度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集成: 传感器输出的数据需要有效地传输到控制系统,并被准确地处理和利用。

    • 原因与影响: 通信协议不兼容、数据传输延迟、控制算法不完善都可能导致靶距控制失效或效果不佳。

    • 解决建议:

      • 选择兼容接口: 选用支持PLC或DCS主流通信协议(如RS485、Modbus、Profinet等)的传感器。

      • 优化通信链路: 使用工业级线缆,采取屏蔽措施,减少电磁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 完善控制算法: 开发或优化控制算法,结合钢坯速度、位置偏差等信息,实现精确的闭环控制。

4. 应用案例分享

  • 连铸钢坯切割定位: 在连铸线上,高温液态钢被铸造成连续的钢坯,需要精准地切割成固定长度。激光测距传感器可实时监测钢坯末端位置,指导飞剪等切割设备在最佳位置进行切割,确保每段钢坯长度均匀,减少浪费。例如,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凭借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可以胜任此类任务。

  • 轧钢产线测长与定位: 钢坯在轧制过程中会不断延伸变长,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在轧机前后,可以精确测量钢坯长度和定位其在轧机中的位置,优化轧制工艺,保证产品尺寸精度。

  • 行车/天车防撞定位: 在钢厂仓库或连铸车间,大型行车或天车需要精准抓取和放置钢坯。激光测距传感器可用于监测行车与障碍物、或其他行车之间的距离,实现精准定位和防撞保护,极大提升作业安全性。

选择哪种传感器最终取决于您的具体需求和预算。对于需要远距离、高精度和高温环境适应性的应用,可以考虑激光飞行时间法传感器。对于需要极高精度但测量范围较短的应用,激光三角测量法可能更合适。对于精度要求不高但环境恶劣的应用,超声波传感器可能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