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在数百米范围、毫米级精度下工作的起重机防撞传感器,应对港口、冶金等恶劣工况挑战?【工业安全检测】

2025/10/22

1. 吊装设备及被吊物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吊装作业,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起重设备将重物从一个位置安全、准确地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这里的“被测物”主要指的是吊装设备本身(如起重机的吊钩、吊具、车体)以及它正在搬运的“被吊物”。

在复杂场景下,这些“被测物”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和技术要求:

  • 形状与尺寸多样性: 被吊物可能是不规则形状、体积庞大的钢结构,也可能是规则的集装箱或机械部件。这就要求传感器能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目标。

  • 运动特性复杂: 吊装设备和被吊物都处于动态运动中,可能伴随摆动、加速、减速等,且速度不一。防撞系统需要实时、快速地获取其位置和速度信息,就像一个优秀的驾驶员,不仅要看到前方的车,还要预判它的速度和方向。

  • 材料多样与反射特性: 被吊物可能是反光的金属表面、吸光的黑色物体,甚至是高温物体(如钢水包)。传感器必须能够稳定地在这些不同反射特性的物体上进行测量。

  • 环境挑战: 复杂吊装场景往往伴随着粉尘、烟雾、雨雪、强光、振动,甚至是高温或低温。这些恶劣环境会严重影响传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 安全优先级: 吊装作业一旦发生碰撞,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包括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甚至重大经济损失。因此,防撞系统必须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准确的预警或控制指令。

2. 针对吊装设备的防撞监测参数简介

在吊装防撞场景中,我们需要监测的关键参数主要围绕位置、速度和安全区域来展开。

  • 距离: 这是最核心的参数,指的是传感器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直线距离。它的定义很简单,但测量方法却多种多样。例如,传感器发射一个信号(光波、声波、电磁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我们通过测量信号“往返”所需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 位置/坐标: 不仅仅是距离,我们还需要知道被吊物或吊装设备在三维空间中的具体坐标(X、Y、Z)。这就像你不仅知道前方10米有堵墙,还知道这堵墙在你正前方、左前方还是右前方。评价位置的准确性通常用“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来衡量。定位精度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重复定位精度是指多次测量同一位置时,结果的一致性。

  • 速度与加速度: 被吊物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以及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对于预测潜在碰撞至关重要。例如,如果两个物体正在相向运动,速度越快,预留的反应时间就越短。

  • 安全区域: 为了防止碰撞,我们会设定一些虚拟的“安全区域”或“保护区域”。当任何物体进入这些区域时,系统就会发出警告或采取制动措施。这些区域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选择稳定可靠的激光防撞测距传感器,需要深入了解市面上主流的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各有千秋,就像不同的工具应对不同的任务一样。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3.1.1 激光飞行时间法 (Time-of-Flight, TOF) / 脉冲激光测距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激光飞行时间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射到接收的“飞行时间”来计算距离。传感器会发射一个非常短的激光脉冲,这个脉冲以光速(约每秒30万公里)前进,碰到目标物体后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传感器内部的精密计时器会记录下这个往返的总时间。

根据光速恒定的原理,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距离: 距离 (D) = (光速 (c) × 飞行时间 (t)) / 2 其中,光速c是一个常数,大约为 299,792,458 米/秒。飞行时间t是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的总时间。除以2是因为激光走了去和回两次。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从几厘米到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 距离精度: 精度范围较广,高端系统的测量精度可达毫米级 (例如,±1mm),普通应用的精度在厘米级 (±10mm)。 * 测量速度(响应频率): 从几十赫兹到数百赫兹,意味着每秒可以测量几十到几百次。 * 最小分辨率: 可达到毫米级别。 * 抗环境光能力: 高级传感器通过信号处理技术,能有效抑制太阳光等环境光干扰。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精度与远距离: 能在很远的距离上保持高精度的测量,这在大型吊装场景中非常关键。 * 响应速度快: 测量频率高,能快速捕捉移动目标的距离变化,为防撞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 * 对目标表面适应性强: 较少受目标物体颜色、材质(如深色、低反射率表面)和环境温度(如高温物体表面)的影响,只要有足够的反射光能返回即可。 * 非接触测量: 不会损伤被测物,也无需在被测物上安装任何标记。 * 局限性: * 受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影响: 激光可能穿透玻璃或透明塑料,导致测量不准确。 * 成本相对较高: 相较于一些简单的接近传感器,价格会更高。 * 强环境光干扰: 尽管有抗干扰能力,但在极端强烈的阳光直射下,性能仍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 成本考量: 属于中高端测距方案,但考虑到其性能和可靠性,在对精度和距离有严格要求的工业应用中,性价比突出。

类比: 想象一下,你对着一个远处的山头大喊一声“喂”,然后拿起秒表开始计时。声音传到山头,再从山头反射回来,你听到回声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通过声音的速度和秒表记录的时间,你就能大致算出你离山头有多远。激光飞行时间法就是用光代替声音,原理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光速比声速快得多,而且激光束更集中,所以它能测量非常远的距离,并且非常精确,就像用一根笔直的激光尺子去丈量远方。

3.1.2 激光雷达 (LiDAR) / 激光扫描仪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激光雷达是飞行时间法的一种扩展应用。它不仅测量单个点的距离,还通过内部的机械旋转扫描镜或电子扫描方式,在一个平面(2D)或空间(3D)内快速发射并接收大量的激光脉冲。每测量一个点,就会得到一个距离值和一个角度信息。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能描绘出被测区域的轮廓和障碍物的形状,形成所谓的“点云”。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扫描角度: 2D激光雷达通常覆盖180°到360°。 * 保护区域/警告区域范围: 保护区域几米到十几米,警告区域可达几十米。 * 角度分辨率: 从0.1°到几度不等,决定了扫描的精细程度。 * 最小物体分辨率: 几十毫米。 * 响应时间: 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区域监控: 能实现大范围、多点、多目标的实时监控,非常适合设定安全区域。 * 高精度定位与避障: 可以识别出区域内的多个障碍物,并提供其精确的位置信息。 * 抗干扰能力: 多数产品对环境光、灰尘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 安全认证: 许多安全激光扫描仪符合严格的工业安全标准。 * 局限性: * 成本高昂: 技术复杂,价格通常高于单点测距传感器。 * 结构复杂: 包含旋转部件,可能存在磨损问题(机械扫描型)。 * 对透明物体敏感: 和单点激光测距一样,玻璃等透明物体难以检测。 * 成本考量: 属于高端防撞解决方案,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极高、需要区域监控的复杂场景。

类比: 如果说单点激光测距像是一把直尺,告诉你一个方向上的距离,那么激光雷达就像是一个360度旋转的“雷达兵”,它不仅知道前方有没有敌人(障碍物),还能快速扫描整个战场,画出一张详细的地图,标明所有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甚至可以区分出哪些是“保护区域”里的危险目标,哪些是“警告区域”里的潜在威胁。

3.1.3 工业雷达 (毫米波雷达)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工业雷达系统发射高频无线电波,通常是毫米波(MMW),这些电波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播。当毫米波遇到目标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传感器通过分析反射回波的“飞行时间”(测量距离)、“频率偏移”(多普勒效应,测量速度)和“相位变化”(测量角度)来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角度。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检测范围: 从几十厘米到几十米不等。 * 区域配置: 可设置多个可配置的检测区域。 * 响应时间: 几十毫秒到百毫秒级别。 * 防护等级: 普遍达到IP67以上,甚至IP69K。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强的环境适应性: 毫米波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能够有效穿透灰尘、烟雾、雨雪、雾霾等恶劣环境,实现全天候稳定工作,这是激光技术难以比拟的优势。 * 提供速度信息: 通过多普勒效应,可以直接测量目标的运动速度,这对于快速移动的吊装设备防撞至关重要。 * 高安全等级: 许多工业雷达系统符合PLe/SIL3等最高安全等级认证。 * 局限性: * 分辨率相对较低: 相较于激光,雷达在细节识别和区分近距离多个小目标方面可能略逊一筹。 * 易受金属反射影响: 强烈的金属反射可能导致误报。 * 成本较高: 技术复杂,通常成本较高。 * 成本考量: 属于高端防撞解决方案,特别适合在极端恶劣环境(如冶金、矿山、港口等)下对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应用。

类比: 想象一下蝙蝠在黑暗中飞行,它并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发出超声波,通过接收回声来“感知”周围环境。工业雷达的工作方式类似,它发出的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毫米波,这种波穿透力极强,就像X光一样,即使周围被厚厚的灰尘、浓雾或暴雨笼罩,它也能“看”到隐藏在这些恶劣环境中的障碍物,并且还能告诉你障碍物是静止的还是正在移动的,移动速度有多快。

3.1.4 超声波测距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超声波测距原理与激光飞行时间法类似,但它使用的是高频声波而不是光波。传感器发射一个高频声波脉冲,这个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目标物体后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到反射波后,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并结合已知的声速,来计算传感器到物体之间的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检测距离: 通常在几十毫米到几米之间(例如 30毫米至6米)。 * 显示分辨率: 1毫米到几毫米。 * 响应时间: 从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 * 重复精度: 1% F.S.(满量程)左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成本低廉: 是所有测距技术中成本最低的之一。 * 对物体表面不敏感: 不受目标物体颜色、透明度或表面光泽度的影响,这使得它在某些特殊应用中很有优势。 * 结构简单、坚固耐用: 通常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 * 局限性: * 测量距离短: 探测范围通常较短,不适合远距离防撞。 * 受环境影响大: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受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风)等影响较大,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粉尘、烟雾也可能对声波传播产生干扰。 * 响应速度相对慢: 声速远低于光速,因此响应时间较长,不适合高速移动目标的防撞。 * 波束发散: 超声波束通常呈锥形发散,检测精度在边缘区域会下降。 * 成本考量: 经济高效,适用于近距离、低速、对精度要求不那么极致的简单防撞或定位。

类比: 就像医生给孕妇做B超检查一样,超声波传感器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通过声波在身体内部的反射来成像。在吊装作业中,它也能通过声波回声来判断吊具离地面、墙壁或旁边物体有多近。它很擅长近距离的“摸索”,比如在吊钩快要落到地面时进行精确判断,但如果目标太远或者周围风很大,它可能就“摸”不清楚了。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几个在吊装防撞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进行对比,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不同技术的实际应用。

  • 德国西克:

    • 采用技术: 激光雷达 (LiDAR),脉冲测量飞行时间法。

    • 特点: 德国西克作为工业传感器领域的领导者,其安全激光扫描仪在防撞应用中享有盛誉。产品符合PLe/SIL3等严苛安全标准,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 核心参数: 保护区域范围5.5米半径,警告区域范围40米半径,可配置多达8个保护区域和24个警告区域。扫描角度275°,角度分辨率可达0.35°。响应时间≥ 60毫秒。防护等级IP67。

    • 优势: 适用于重工业和恶劣环境下的安全区域监控和防撞,灵活的区域配置功能适应复杂吊装场景,能有效防止人机碰撞。

  • 英国真尚有:

    • 采用技术: 激光飞行时间法 (TOF) / 脉冲激光测距。

    • 特点: 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激光测距传感器,坚固耐用,防护等级IP65,最远可测500米,精度可达±1mm。该系列传感器还具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测量的能力,实测最高表面温度为1550℃。

    • 核心参数: 测量范围0.05米至500米,最高精度±1mm,高测量速度可达250Hz。可测量最高1550℃的高温物体表面距离。工作环境温度范围-40°C至+60°C。

    • 优势: 适用于需要超长距离、超高精度测距,且可能涉及高温物体或深色低反射率表面的重工业和户外吊装应用。多种串行接口(RS232,RS485,RS422,SSI和USB),高精度模拟输出(0.1%),两个可编程数字输出(DO1和DO2)也便于集成到各种控制系统。

  • 瑞士堡盟:

    • 采用技术: 飞行时间 (TOF) 传感器。

    • 特点: 堡盟在工业传感器领域拥有卓越声誉,其TOF传感器以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坚固耐用性著称。TOF技术受物体颜色、表面纹理和环境光照影响小。

    • 核心参数: 测量范围0.2米至10米(取决于型号),距离精度±10毫米,重复精度±5毫米。响应时间通常低于10毫秒。防护等级IP67/IP69K。

    • 优势: 易于集成和配置,适用于对实时距离信息有高要求的防撞应用,特别是在空间有限或需要快速响应的近中距离场景。

  • 意大利英士佰科:

    • 采用技术: 工业雷达(毫米波技术)。

    • 特点: 英士佰科专注于提供创新的工业安全雷达解决方案,其产品在恶劣工业环境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表现卓越。

    • 核心参数: 检测范围0.2米至4米(保护区域),最远可达9米(警告区域)。可设置多达8个可配置的检测区域。响应时间小于100毫秒。防护等级IP67。符合PLe/SIL3安全等级。

    • 优势: 在多尘、多雾、强光照、雨雪等极端恶劣环境下,其雷达系统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检测,不易受外界干扰,具备高安全等级认证。

  • 日本欧姆龙:

    • 采用技术: 超声波传感器。

    • 特点: 欧姆龙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商,其超声波传感器在近距离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 核心参数: 检测距离例如30毫米至600毫米(具体范围取决于型号),显示分辨率1毫米。响应时间最快20毫秒。重复精度1% F.S.。防护等级IP67。

    • 优势: 经济高效且可靠,适用于吊装设备的近距离物体检测和精确定位,不受物体颜色或透明度影响,结构坚固,易于安装维护。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防撞传感器,就像给汽车选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一样,你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行车环境来决定哪些功能最重要。

  1.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有效探测的最远和最近距离。

    • 影响: 范围不足会导致无法提前预警,范围过大可能增加成本且不必要。

    • 选型建议:

      • 长距离防撞(数十米甚至数百米): 例如大型港口吊机、龙门吊,需要提前很远距离发现障碍物并预判轨迹,应优先选择激光飞行时间法(TOF)或激光雷达,它们能提供更远的测量距离。

      • 中短距离防撞(几米到十几米): 例如桥式起重机、堆垛机,需要精准控制间距,激光雷达、TOF传感器或工业雷达是较好选择。

      • 近距离精确定位(几厘米到几米): 例如吊钩精确停靠、防止吊具触地,超声波传感器或近距离TOF传感器性价比高且效果好。

  2. 测量精度与重复性:

    • 实际意义: 精度代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不准),重复性代表多次测量同一目标的稳定性(稳不稳定)。

    • 影响: 精度低会造成误判或迟滞报警;重复性差则导致系统不稳定,频繁误报或漏报。例如,吊装高温钢水包时,1毫米的精度可能决定了是否能安全倾倒。

    • 选型建议:

      • 高精度要求(毫米级): 优先选择激光飞行时间法传感器

      • 一般精度要求(厘米级): 激光雷达或工业雷达通常能满足。

      • 对精度要求不那么极致的场景: 超声波传感器可作为经济型选择。

  3. 响应时间:

    • 实际意义: 从传感器检测到变化到输出信号所需的时间,决定了系统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

    • 影响: 响应时间过长,高速移动的吊物可能在系统做出反应前就已经发生碰撞。

    • 选型建议:

      • 高速移动场景: 必须选择响应时间快(例如10-100毫秒)的激光TOF或激光雷达,确保系统有足够时间制动或调整。

      • 低速或静态监测: 超声波或机器视觉的响应时间也可能接受。

  4. 环境适应性 (防护等级IP、工作温度范围、抗干扰能力):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在各种恶劣工况下能否稳定运行。IP等级表示防尘防水能力,工作温度范围决定了它能否在严寒酷暑或高温车间使用。抗干扰能力则表示能否抵抗强光、电磁干扰、振动、粉尘烟雾等。

    • 影响: 环境适应性差的传感器会频繁故障,导致停机或误报,影响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 选型建议:

      • 粉尘、雨雪、烟雾重: 工业雷达表现最佳,其次是高防护等级的激光雷达。

      • 户外强光照射: 选择具有强光抑制功能的激光TOF或激光雷达

      • 高温环境(如冶金厂): 必须选择耐高温型激光TOF传感器,并可考虑配备冷却套。

      • 振动强烈: 选择结构坚固、内置抗振算法的传感器,并注意安装方式。

      • 一般室内环境: 大多数传感器都能胜任,但仍需关注防护等级。

  5. 输出接口与集成便捷性: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如何与您的PLC、DCS或上位机系统连接。

    • 影响: 接口不兼容会增加集成难度和成本。

    • 选型建议: 确保传感器提供与您现有控制系统兼容的接口(如RS232/485/422、SSI、USB、以太网、模拟量、开关量输出等)。具备多种通信接口的传感器通常更具灵活性。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吊装防撞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大多数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1. 问题:强光、太阳辐射对激光传感器的干扰。

    • 原因与影响: 尤其在户外作业时,阳光中的红外成分可能与激光传感器的接收波段重叠,导致接收信号的信噪比降低,引起测量不稳定、距离跳变甚至无法测量。

    • 解决建议:

      • 选用抗强光传感器: 选择专门设计有强光抑制技术(如窄带滤光片、DSP信号处理算法)的激光传感器。

      • 安装遮光罩: 在传感器上方或周围加装物理遮光罩,减少阳光直射。

      • 优化安装位置: 尽量避免传感器直接对准太阳方向。

  2. 问题:灰尘、烟雾、雨雪等恶劣环境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原因与影响: 颗粒物或水滴会散射、吸收激光束或超声波,导致信号衰减,测量距离变短,精度下降,甚至完全失效。

    • 解决建议:

      • 选择抗性强的技术: 在这类环境下,工业雷达的穿透能力远优于激光和超声波,是首选。

      • 加装防护配件: 对于激光传感器,可以安装防护窗(需要定期清洁)或气幕吹扫装置,用压缩空气吹开传感器窗口上的灰尘和水滴。

      • 定期清洁维护: 定期检查和清洁传感器窗口或探头表面。

  3. 问题:目标物反射率低或表面特殊(如透明、镜面)导致测量困难。

    • 原因与影响: 深色或吸光材料反射激光能力弱,传感器难以接收到足够的反射信号;透明物体可能让激光穿透;镜面物体则可能将激光反射到错误的方向。

    • 解决建议:

      • 选用对反射率不敏感的技术: 工业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对目标物体的颜色和表面特性不敏感。

      • 目标物上贴反光板/反光带: 对于激光传感器,可以在关键的被吊物或障碍物上贴上专用反光板,显著增强反射信号。

      • 调整传感器参数: 部分激光传感器允许调整发射功率或接收灵敏度以适应不同反射率的目标。

  4. 问题:多目标、交叉作业或遮挡情况下的检测挑战。

    • 原因与影响: 单点测距传感器只能测量一条线上的距离,无法识别区域内的多个目标或被遮挡的目标,可能导致漏报。

    • 解决建议:

      • 采用区域扫描技术: 优先选择激光雷达(激光扫描仪)或机器视觉系统,它们可以对整个区域进行扫描或图像分析,识别多个目标,并设定多重安全区域。

      • 多传感器协同: 在关键区域安装多个单点传感器,形成交叉覆盖,提高检测的全面性。

      • 结合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可以识别目标的类型和运动轨迹,弥补单一测距传感器的不足。

  5. 问题:高温环境对传感器稳定性的影响。

    • 原因与影响: 传感器内部电子元件在高温下可能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导致测量漂移或失效。

    • 解决建议:

      • 选用耐高温传感器: 选择设计工作温度范围宽广的传感器,或专门标注为耐高温的工业级产品。

      • 配备冷却装置: 对于工作在炉前、钢包等极端高温区域的传感器,必须为其配备冷却套、水冷或风冷散热系统,将传感器本体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例如,英国真尚有的LCJ系列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过配备冷却外壳,可以应用于更高的温度环境。

4. 应用案例分享

  • 港口龙门吊防撞: 在集装箱码头,大型龙门吊往往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高速作业。安装激光雷达或工业雷达可实现对吊具、集装箱堆叠和前方岸桥的实时区域监控,确保吊运路径上无障碍,避免与高处障碍物或相邻设备发生碰撞。

  • 冶金行业桥式起重机: 在钢铁冶炼车间,起重机需要吊运高温钢水包或钢坯。采用耐高温激光测距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钢水包在倾倒、转运过程中的精确位置控制与防撞,同时能耐受炉前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辐射,保障作业安全和精度。

  • 智能仓储堆垛机避障: 在自动化立体仓库中,高速运行的堆垛机需要在高架货架之间精确穿梭。安装高精度激光测距传感器,可实现对货架、货物或意外进入通道的人员的精准避障,防止碰撞,提高仓储效率和安全性。

  • 核电站燃料棒装卸: 在核电设施中,燃料棒的装卸和运输对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可以实现燃料棒的厘米甚至毫米级精确对位,确保装卸过程万无一失。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