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播种机在田地里播种,就像一台精密的撒种机器。它需要按照预设的行距和株距把种子准确地放到土壤中。如果播种机的行驶速度忽快忽慢,或者测量的速度不准,那么种子就会撒得密密麻麻或者稀稀拉拉,就像厨师炒菜放盐,如果手抖,盐就可能放多放少,导致菜的味道不稳定。在农业上,这会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匀,影响最终的产量。
因此,播种机在速度控制中,最核心的技术要求就是能够精确测量到它相对于地面的真实行驶速度。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挑战。比如,播种机在泥泞、松软或湿滑的地面上行驶时,驱动轮可能会打滑,就像汽车在冰雪路面上空转一样,车轮转得很快,但车身实际前进的速度却很慢。又或者,轮胎的气压、磨损程度、甚至负载的变化,都会影响轮胎的有效周长,导致即使车轮转速一致,实际行驶的距离也不同。这些因素都会让基于车轮转速测量的速度数据失真,进而影响播种的均匀性和效率。
所以,播种机需要一种可靠的、不受这些外界因素干扰的速度测量方法,来确保其播种作业的精准性。
为了确保播种机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对关键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在速度控制领域,需要关注以下几种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
地面速度(Ground Speed):这是指播种机实际相对于地面的直线运动速度。它通常以公里/小时(km/h)或米/秒(m/s)来表示。评价方法通常是通过与已知距离和时间的参照物进行比较,或者使用高精度的独立测量系统(如RTK-GNSS)作为基准进行校准和验证。
距离测量(Distance Measurement):指播种机在作业过程中实际移动的距离。它以米(m)或公里(km)为单位。这对于计算单行播种长度、总作业面积以及控制种子投放间隔至关重要。评价方法是比较传感器输出的距离累计值与实际测量的地面距离。
速度测量精度(Speed Measurement Accuracy):衡量传感器输出速度值与真实地面速度值之间一致性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比(%)或绝对误差(如m/s)表示。例如,如果传感器的精度是±1%,意味着当真实速度是10 km/h时,传感器读数可能在9.9 km/h到10.1 km/h之间。评价方法通常是在受控条件下,在不同速度下对传感器进行重复测试,并与高精度参考设备进行比对。
数据更新率(Update Rate):指传感器每秒输出新速度数据的次数,以赫兹(Hz)表示。高更新率意味着更实时的数据反馈,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闭环控制系统(例如自动驾驶或精准施肥)至关重要。评价方法是测量传感器连续两次输出数据的时间间隔。
工作温度范围:传感器能够在正常工作并保持性能的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播种机经常在户外极端温度下工作,因此传感器需要具备宽泛的耐温能力。
防护等级(IP Rating):衡量传感器防尘和防水的能力。播种机作业环境通常多尘、潮湿,甚至会遇到泥浆冲刷,高防护等级能确保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播种机要实现精确的速度控制,需要依靠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市面上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精度要求。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a. 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
多普勒雷达测速传感器,就像一个专为地面设计的“雷达枪”。它通过主动发射电磁波到地面,然后接收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速度。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对于雷达测速来说,传感器发射一个已知频率(f0)的电磁波束(比如24 GHz的微波),这束波以一定的角度(θ)射向地面。当播种机相对于地面移动时,地面上被照射的点就成为了一个移动的反射体。反射回传感器的电磁波的频率(f')会因为播种效应而发生偏移,这个偏移量叫做多普勒频移(fd)。
具体来说,如果播种机以速度 v 向前运动,那么反射波的频率会发生一个与速度v成正比的变化。传感器内部的信号处理单元就是通过精确测量这个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频率差(fd = |f' - f0|),再结合电磁波的波长(λ)和发射角度(θ),就可以计算出播种机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
其核心计算公式是:fd = (2 * v * cos(theta)) / lambda其中:* fd 是多普勒频移(Hz)* v 是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速度(m/s)* theta 是雷达波束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lambda 是发射电磁波的波长(m),由光速 c 除以发射频率 f0 得到(lambda = c / f0)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速度范围:通常可以覆盖从极低速(例如0.5 km/h)到高速(例如200 km/h)的广阔范围,满足农机作业和道路行驶的需求。* 精度:一般能达到±0.5%至±2%的满量程精度,这在农业应用中通常足够精确。* 更新率:通常在10 Hz到50 Hz之间,20 Hz是常见的实时控制频率,能够提供较为实时的速度数据。* 防护等级:由于常用于恶劣环境,通常具有IP67或更高等级的防尘防水能力。* 安装距离:具有一定的安装高度和角度灵活性,如100 mm到700 mm的安装距离。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测量真实地面速度:这是最大的优势,因为它是直接测量传感器与地面的相对速度,完全不受车轮打滑、轮胎磨损、胎压变化、或地面松软下沉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像是直接测量“地速”,而不是“轮速”。 * 非接触式测量:传感器不与地面或车轮接触,避免了机械磨损和因接触而可能引入的误差。 * 环境适应性强:多数产品采用坚固密封设计,能抵抗灰尘、水、泥浆、振动和宽泛的温度变化。 * 安装灵活:通常体积紧凑,安装方便,可以与被测物体平行安装。 * 实时性好:较高的更新率使其适用于实时监测和闭环控制系统。* 局限性: * 在极少数情况下,例如非常光滑的水面或积水路面,雷达信号反射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对于通常的农田作业场景影响不大。 * 相对车轮编码器等简单方案,成本稍高。
b.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速技术
GNS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PS,但它不仅仅指美国的GPS系统,还包括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等多个全球定位系统。这些系统都能提供播种机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GNSS接收机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来工作。这些信号中包含了卫星的精确位置和时间信息。接收机通过测量信号从卫星到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或相位差),可以计算出自身在地球上的精确三维位置。当接收机连续地更新位置信息时,就可以通过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来计算出移动速度。更高级的GNSS系统,如RTK(实时动态)或PPK(后处理动态),还能直接利用卫星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效应来更精确地计算速度。当卫星相对于接收机运动时,其信号频率也会发生多普勒漂移,接收机可以测量这个漂移,并根据物理公式反推出自身的精确速度。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速度精度:在RTK模式下,速度精度可达到0.03米/秒甚至更高。* 位置精度:高精度GNSS(RTK)的水平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如0.01米)。* 更新率:通常为5 Hz到20 Hz,部分高端产品可达50 Hz甚至100 Hz。* 支持星座:多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BeiDou等)可提高可用性和精度。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测量真实地面速度:GNSS测量的是接收机在地球坐标系下的速度,因此不受轮胎打滑、周长变化等因素影响。 * 非接触式测量:完全不与地面或车辆部件接触。 * 提供位置信息:除了速度,还能同时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这对于精准农业中的路径规划、区域管理等非常重要。 * 全球覆盖:在地球上大部分区域都能使用。* 局限性: * 信号遮挡:在树木繁茂、高楼林立或山区等信号遮挡严重的环境下,GNSS信号可能中断或精度下降。 * 启动时间:首次定位或信号丢失后重新定位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 成本:高精度RTK-GNSS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
c. GNSS/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测速技术
GNSS/INS组合系统结合了GNSS的长期绝对精度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高频短期测量能力,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测速方案。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惯性测量单元(IMU)通常包含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陀螺仪测量物体的角速度(旋转速度),加速度计测量物体的线加速度。通过对加速度计的数据进行积分,可以得到速度;对速度再积分,可以得到位置。然而,IMU的测量误差会随着时间累积,导致“漂移”。GNSS/INS组合系统利用GNSS提供准确的绝对位置和速度信息,来校正IMU的漂移误差。当GNSS信号可用时,系统通过卡尔曼滤波等高级算法将两者数据融合,输出最优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俯仰、滚转、航向)信息。当GNSS信号短暂丢失(例如驶过树荫下)时,INS会独立工作,利用其高频数据来“填补”GNSS的空缺,保持测量连续性,直到GNSS信号恢复。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速度精度:在RTK/INS模式下,速度精度可达到0.03米/秒甚至更高,且在GNSS信号短暂丢失时仍能保持高精度。* 更新率:由于IMU的高频特性,组合系统的更新率非常高,通常可达100 Hz或更高。* 位置精度:RTK/INS可以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极高精度和稳定性:融合了两种技术的优势,提供非常高精度的速度、位置和姿态信息。 * 抗干扰能力强:即使GNSS信号短暂丢失或受到干扰,也能依靠IMU维持一段时间的高精度输出,保证了测量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 提供姿态信息:可同时输出车辆的俯仰、滚转和航向角,这对于坡地作业或农机自动驾驶非常有用。* 局限性: * 成本最高:由于包含了复杂的IMU传感器和融合算法,组合系统的成本通常是最高的。 * 复杂性:系统集成和校准相对复杂。
d. 基于车轮旋转的传感器(增量式编码器/光电传感器)
这类方案是传统且较为基础的速度测量方式,它通过测量播种机车轮的旋转来间接推算行驶速度。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增量式编码器:这是一种安装在车轮轴上或与车轮联动旋转的设备。它内部有一个刻有等间隔图案的码盘(就像一个印有格子的圆盘),当码盘随着车轮旋转时,一个固定光源和光电接收器会检测到光线通过或被阻挡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电脉冲信号。通过计数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量,就能精确计算出车轮的转速(角速度)。* 光电传感器:这类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轮旁边,车轮上预先贴有反射标记或直接利用车轮本身的凹凸结构。传感器发射一道光束,当车轮旋转时,反射标记(或车轮表面变化)周期性地反射光线或中断光路,使传感器输出脉冲信号。同样,通过测量脉冲频率来推算车轮转速。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分辨率:编码器通常具有很高的脉冲/圈(PPR)分辨率,例如几千到几十万PPR,能精确测量微小的转动。* 最大转速:可达数千RPM。* 响应时间:通常很快,低于毫秒级别。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成本低廉:相较于其他非接触式方案,这类传感器的成本通常较低。 * 安装和集成相对简单:易于与现有机械结构结合。 * 高可靠性:在理想条件下,机械结构坚固,工作稳定。* 局限性: * 不测量真实地面速度:这是其最核心的缺点。它测量的是车轮的转速,而不是车辆实际前进的速度。 * 受打滑影响大:一旦车轮在松软、湿滑地面打滑,车轮转速会远高于实际地面速度,导致测量数据严重失真。 * 受轮胎参数影响:轮胎磨损、气压变化、负载和不同土质下的下沉都会改变轮胎的有效周长,进而影响通过转速计算出的行驶距离和速度的准确性。就像一个测量圆盘周长的尺子,如果圆盘的直径变了,那么测量结果就会不准。 * 不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场景:由于上述因素,这类传感器在要求高精度的播种作业中往往力不从心。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对比几家在播种机速度控制领域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产品,它们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案。
美国天宝(采用GNSS技术) 美国天宝是精准农业领域的领导者。其NAV-900接收机是一款旗舰级GNSS接收机,通过接收多星座卫星信号(如GPS、GLONASS、Galileo、BeiDou)来计算设备的高精度位置和速度。它利用RTK(实时动态)等差分技术,能够提供极高的定位和速度精度,RTK精度下水平可达0.01米,垂直0.02米;速度更新率最高可达20赫兹。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与真实地面速度一致的测量结果,不受地面条件影响,并且可以同时支持精细播种和农机自动驾驶等高级应用。
英国真尚有(采用多普勒雷达技术) 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是一款基于雷达多普勒技术的地面速度传感器。它通过持续发射24 GHz的电磁波至地面,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偏移来计算播种机的真实地面速度。该传感器的突出特点在于其测量不受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变化和轮胎下沉的影响。LP-DS200的速度测量范围为0.8 km/h 至 200 km/h,信号更新率为20 Hz,适用于实时监测和闭环控制。该产品具有IP6KX、IPX7、IPX9K的高防护等级以及-40°C至+70°C的宽泛工作温度范围,保证了在各种恶劣农田环境下的可靠性。
美国迪基约翰(采用多普勒雷达技术) 美国迪基约翰专注于农业传感器制造,其DJ-GS2000地面速度传感器也是一款基于多普勒雷达技术的产品。它发射微波信号至地面,通过测量发射与反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来精确计算播种机的实际行驶速度。该传感器专为农机设计,测量结果不受车轮打滑、土壤类型或作物覆盖影响,提供真实的地面速度,有助于确保播种精度和作业效率。其速度范围为0.5至48公里/小时,精度为±1.5%(满量程),提供脉冲输出(1000 脉冲/公里),防护等级达到IP67。
加拿大诺瓦泰(采用GNSS/INS组合技术) 加拿大诺瓦泰的PwrPak7D接收机是一款高性能的GNSS惯性导航组合系统。它将GNSS卫星定位数据与内置的工业级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相结合。IMU提供高频、短期的姿态和运动信息,GNSS提供长期、绝对的位置和速度。两者通过卡尔曼滤波等算法进行融合,即使在GNSS信号短暂丢失或遮挡时,也能提供连续、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其GNSS RTK精度水平可达0.01米,速度精度高达0.03米/秒 (RTK),更新率最高可达100赫兹,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如树木遮挡)也能保持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德国西克(采用车轮增量式编码器技术) 德国西克的DFS60系列增量式编码器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常用的高精度旋转传感器。它通过安装在车轮轴上,将机械旋转量转换为电脉冲信号,从而测量车轮的转速。其分辨率高达65536脉冲/圈,最大转速可达6000 rpm,输出接口多样。虽然它本身精度高、坚固耐用,但在播种机速度测量应用中,它测量的是车轮的转速,而非直接的地面速度,因此其测速精度会受到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变化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它更适合作为车轮转速的精确监测工具,而非真实地面速度的直接测量。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播种机选择速度测量设备时,有几个关键技术指标需要仔细考量,它们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作业效果和设备的使用体验。
精度(Accuracy):
实际意义:精度是衡量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符合程度的指标,对播种质量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播种机的目标速度是5 km/h,而传感器存在10%的误差,那么实际速度可能在4.5 km/h到5.5 km/h之间波动,这会导致种子间距和施肥量的不均匀。
影响:直接影响播种均匀性、株距控制、施肥量与目标值的偏差,最终影响作物产量。
选型建议:对于精细播种或变量施肥等高精度农业应用,建议选择精度在±1%或更高(如GNSS/INS或雷达多普勒传感器)的设备。对于一般作业,±2-3%的精度可能也能接受,但需评估潜在损失。
更新率(Update Rate):
实际意义:更新率表示传感器每秒提供新数据的次数。就像你开车时看仪表盘,如果车速表每秒刷新20次,你会觉得很流畅;如果只刷新1次,你就很难实时判断速度变化。
影响:高更新率(例如20 Hz以上)能提供更实时的速度反馈,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自动驾驶系统、闭环速度控制(比如保持恒定播种速度)或突然加减速的场景至关重要。低更新率可能导致控制滞后,无法及时调整速度。
选型建议:对于精细控制和自动驾驶,推荐20 Hz或更高更新率的传感器。对于仅需监控或粗略控制的场景,10 Hz或更低也可接受。
速度测量范围(Speed Range):
实际意义:指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的最低和最高速度。播种机在作业时速度可能很慢(如0.5 km/h),而在转场或运输时速度可能很快(如几十公里/小时)。
影响:如果传感器最低速度限制过高,可能无法测量播种启动时的慢速;如果最高速度限制过低,则在高速行驶时可能超出测量范围而无法提供数据。
选型建议:根据播种机的实际作业和转场速度需求选择。对于农业应用,通常需要兼顾极低速和中高速测量能力,例如0.5 km/h到50 km/h或更高。
环境适应性(Environmental Robustness):
实际意义:主要指传感器的防护等级(IP rating)、工作温度范围、抗震动和冲击能力。播种机在户外作业,会面临灰尘、雨水、泥浆、极端温度、振动和颠簸等恶劣条件。
影响:低防护等级的传感器容易因进水、进尘而损坏;不耐温的传感器在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下可能失效;抗震动能力差的传感器可能因机械冲击而失灵或降低精度。
选型建议:优先选择具有高防护等级(如IP67或更高)、宽工作温度范围(如-40°C至+70°C)和良好抗震动设计的传感器,以确保其在恶劣农田环境下的长期可靠运行。
输出接口兼容性(Output Interface Compatibility):
实际意义:传感器提供数据的方式(如CAN总线、RS232串口、脉冲输出)。这决定了传感器如何与播种机的控制系统(例如ECU或显示终端)连接和通信。
影响:如果接口不兼容,需要额外的转换模块或复杂的软件适配工作,增加集成难度和成本。
选型建议:选择与现有播种机控制系统兼容的接口类型。CAN总线(ISO 11783/ISOBUS标准)是现代农机设备的主流通信方式,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扩展性;脉冲输出则简单直观,常用于与传统控制器连接。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传感器,在播种机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问题:轮胎打滑导致基于轮速的测量不准确
原因及影响:在松软、湿滑或不平整的田地里,播种机的驱动轮可能会打滑,导致车轮转速远高于车辆实际前进的地面速度。如果播种机采用传统的轮速传感器来控制播种量或株距,那么它会误以为车辆行驶得更快,从而过早或过密地投放种子,造成播种不均匀,浪费种子,并最终影响产量。
解决建议:
采用非接触式地面速度传感器:优先选择多普勒雷达或GNSS(配合RTK/INS)等直接测量真实地面速度的传感器。它们不依赖车轮转动,完全不受打滑影响。
多传感器融合:如果预算有限或希望增加冗余,可以同时安装轮速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地面速度传感器,通过软件算法对两者的读数进行比对和修正。当两者差异过大时,以非接触式传感器的读数为准。
问题:GNSS信号在特定场景下丢失或精度下降
原因及影响:GNSS系统依赖于卫星信号,在树木繁茂的田边、高大建筑附近、山区或隧道等有遮挡的环境下,卫星信号可能被阻挡或削弱,导致定位和测速精度下降甚至完全丢失。这会使得播种机在这些区域无法进行精准作业,留下空缺或重复播种。
解决建议:
升级为GNSS/INS组合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可以在GNSS信号短暂丢失时,依靠自身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数据来维持高精度的速度和位置估计,有效“填补”信号空缺。
结合雷达多普勒传感器作为备份:在GNSS信号不佳时,将雷达多普勒传感器测得的地面速度作为主控数据源,或与GNSS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
问题: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当或角度偏差
原因及影响:多普勒雷达传感器通常需要以特定的角度安装,指向地面。如果安装位置过高、过低,或者倾斜角度不正确,可能会影响信号的有效反射范围和接收质量,导致测量不准确或不稳定。
解决建议:
严格遵循厂家安装指南:务必按照传感器制造商提供的详细说明书,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和角度,确保传感器视场无遮挡。
定期检查与校准:即使首次安装正确,在长期运行和振动后,传感器角度也可能发生细微变化。建议定期检查传感器的安装状态,并在必要时进行校准。
问题:恶劣环境(灰尘、泥浆、振动)对传感器的影响
原因及影响:农田环境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灰尘、泥浆、水分和机械振动。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感器表面被覆盖、内部电路受损或连接件松动,进而影响测量性能和使用寿命。
解决建议:
选择高防护等级传感器:购买时应选择防护等级达到IP67或更高(如IP6KX, IPX7, IPX9K)的传感器,确保其具备优异的防尘、防水和防浸泡能力。
坚固安装与减震:将传感器牢固地安装在车辆结构上,必要时加装减震垫,以减少机械振动和冲击的影响。
定期清洁:在每次作业结束后,或在发现传感器表面有大量泥土、灰尘时,及时进行清洁,保持传感器发射/接收窗口的通畅。
多普勒雷达测速传感器以及GNSS/INS等技术在农业机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以下场景:
精准播种:通过精确测量播种机的真实地面速度,实现对种子投放量和株距的实时、精准控制,确保每颗种子都能被准确放置,提高出苗率和作物均匀度。例如,英国真尚有的多普勒雷达测速传感器能够不受车轮打滑影响地测量地面速度,从而保证播种的精确性。
变量施肥和喷药:根据农田土壤肥力图或作物生长状况图,结合精确的地面速度数据,实时调整肥料或农药的施用量,实现精准施肥喷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农机自动驾驶与路径规划:高精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是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输入,确保播种机能够沿着预设路径精准行驶,减少重叠和漏播,提高作业效率和燃油利用率。
作业面积和里程统计:精确的地面速度数据可以准确累计播种机的作业里程和面积,为农场管理、成本核算和作业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农机具性能测试:在研发和测试新型农机具时,精确的速度测量是评估其行驶性能、牵引力等关键指标的重要手段。
在选择播种机速度控制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作业精度要求、环境条件、预算以及与现有设备的兼容性。如果需要不受车轮打滑影响的精确地面速度,多普勒雷达或GNSS/INS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对定位有额外需求,GNSS/INS可能更适合。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