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由许多更小的“电池单元”(或称电芯)精密组合而成。每个电池单元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组成,所有这些都紧密地封装在一个外壳里。
在电池单元的组装过程中,对尺寸的精确控制至关重要,特别是间隙和高度的测量。如果电池单元堆叠时,电极片之间、或者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会直接影响电池包的性能、寿命乃至安全。例如,电极片如果堆叠高度不一致,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导致局部过热,甚至引发短路和热失控;而电芯之间如果存在不均匀的间隙,在振动或冲击下容易产生形变,影响电池包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安全。因此,高精度的间隙/高度测量是确保电池包安全性和良品率的关键一环。
在电池单元的精密组装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一系列关键参数需要严格监测。这些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指导。
电极片堆叠高度/厚度: 这是指多层正负极材料和隔膜堆叠后的总高度或厚度。评价方法通常是在多个点位进行测量,确保整体高度的均匀性,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导致内部应力不均或接触不良。
电芯尺寸公差: 指的是单个电芯的长、宽、高的允许偏差范围。通过三维测量设备在多个方向上进行尺寸验证,确保每个电芯符合设计要求,方便后续模组组装。
极耳间隙/平整度: 极耳是电池单元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部分。测量其间隙和平整度,是为了确保焊接的可靠性和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虚焊或短路。
电池模组间隙: 当多个电池单元组装成电池模组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间隙需要严格控制。这不仅影响模组的整体尺寸,还关系到散热性能和结构强度。评价时会测量多个位置的间隙,并计算其均匀性。
表面缺陷: 电池单元外壳或电极片表面可能存在的划痕、凹坑、毛刺等。这些缺陷会影响电池的密封性、安全性和性能。通常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检测和分类。
在电池单元的精密组装中,实现稳定可靠的间隙/高度测量,尤其是在复杂光照环境下,需要依赖先进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几种市面上主流且表现优异的技术方案。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激光三角测量法 (Laser Triangulation)
激光三角测量法是工业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非接触式距离测量技术之一。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想象一个三角形,它的一个角是激光发射器,另一个角是接收光线的高速相机(通常是CMOS或CCD),第三个角就是被测物体的表面。激光器发射出一束(点状或线状)激光,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当被测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这个光斑在空间中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相机从一个固定角度观察这个光斑,捕捉它在相机感光元件上的位置。由于激光器、相机和被测物体光斑构成一个几何三角形,只要传感器的几何参数(如基线距离、镜头焦距、激光发射角度、相机接收角度)是已知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光斑在感光元件上的位移,利用简单的三角函数关系,精确计算出被测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距离或高度变化。
其核心几何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化模型来表示:设 L 为激光发射器与接收透镜之间的基线距离,alpha 为激光投射角,beta 为接收器观察角。当被测物表面高度变化 delta_Z 时,光斑在接收器感光元件上产生 delta_X 的位移。在理想的几何条件下,高度变化 delta_Z 与光斑位移 delta_X 之间存在近似关系:delta_Z = delta_X * K其中 K 是一个与传感器几何结构相关的比例系数,大致由 L * sin(beta) / (L * cos(alpha) + Z * sin(alpha))^2 决定。更精确的计算会涉及透镜成像原理和复杂的几何模型,但核心思想是通过三角关系将光斑在感光元件上的线性位移转换为被测物体的高度变化。
核心性能参数:* 采样速度: 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的采样速度通常在数千赫兹到数十千赫兹,高端型号甚至可达100kHz以上,适合高速生产线。* 重复精度: 典型值在微米到亚微米级别,具体取决于传感器型号和量程。* Z轴分辨率: 部分高端型号可达0.01 μm甚至更高。* 测量范围: 从几毫米到1米甚至更宽,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池组件。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非接触式无磨损。对被测物体表面颜色、材质(如金属、塑料、陶瓷)有较强的适应性,先进的算法和滤波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结构相对紧凑,易于集成到自动化设备中。部分型号提供多种光斑大小选择,灵活性高。* 局限性: 测量精度会受到被测物体表面反射率、粗糙度以及倾斜角度的影响。对于镜面或透明物体,测量可能不稳定。传感器本身的安装精度和稳定性也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成本考量: 相比简单的位移开关,成本较高,但相对于白光干涉等超精密技术,通常更具性价比,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
电容式位移测量 (Capacitiv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电容式测量技术利用的是电场效应,可以实现极高精度的微小距离测量。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它的基本原理是电容效应。想象一个简单的平行板电容器,它由两个互相平行的导电板组成,中间隔着一层绝缘介质(比如空气)。传感器探头就是其中一块“板”,而被测物体(如果是导电材料)就是另一块“板”。当探头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微小变化时,这两块“板”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就会随之改变。电容值 C 的计算公式为:C = (ε * A) / d其中,ε 是介电常数(取决于中间介质),A 是电极板的有效面积,d 是两电极板之间的距离。通过高精度的电子电路测量并分析这种电容值的微小变化,就可以反向推算出探头与被测物体之间的精确距离 d。
核心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 通常在微米到毫米级别,例如0.05 mm至10 mm,属于短距离高精度测量。* 分辨率: 可达纳米甚至亚纳米级别(例如0.2 nm),是其最大优势之一。* 线性度: 线性度通常优于±0.25% (满量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带宽: 最高可达10 kHz,响应速度快。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测量精度极高,分辨率卓越,非接触式,对测量力学无影响。对测量环境中的光照条件不敏感,在复杂光照下也能稳定工作。响应速度快,可以在线实时监测。* 局限性: 测量范围相对较小,通常适用于极短距离的测量。被测物体必须是导电材料(或在其表面覆盖导电层)。对环境湿度、温度变化敏感,可能需要额外的补偿。探头需要与被测物保持相对较近的距离。* 成本考量: 高精度电容传感器的成本相对较高,主要用于对精度有极致要求的应用场景。
机器视觉结合深度学习 (Machine Vision with Deep Learning)
这种技术就像给生产线配备了一双聪明的人眼和大脑,不仅能“看”清物体,还能“理解”和“判断”各种复杂的状况。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该系统通过高速工业相机捕捉电池单元的高清图像,这些图像包含了被测物体的丰富信息(如形状、颜色、纹理、缺陷等)。接着,内置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算法,就像训练一个专家团队一样,通过学习大量的合格品和缺陷品图像,能够识别出传统机器视觉难以处理的复杂、多变的缺陷模式,如不规则划痕、微妙的污渍、细微的变形、焊接不良、字符识别及组件定位等。同时,它也会结合传统机器视觉工具(如边缘检测、模式匹配、形态学处理等)进行精确的尺寸测量和几何验证。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或回归,其数学基础是复杂的矩阵运算和优化算法,通过反向传播等机制调整网络权重,使系统能够从数据中学习规律。
核心性能参数:* 图像传感器: 通常采用高分辨率的工业相机,如1600x1200像素或更高,以捕捉细节。* 处理速度: 高速图像采集和板载处理,能够适应在线检测节拍。* 软件功能: 集成了深度学习工具和传统视觉工具,可配置性强,能够处理多样的检测任务。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强大的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表面缺陷、装配误差和质量控制挑战。具有较高准确性和鲁棒性,能够减少误检和漏检,提升生产效率。适用于非接触式、多参数(尺寸、缺陷、字符、定位)同时检测。* 局限性: 需要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训练过程耗时。对环境光照有一定要求,需要稳定的照明系统。对于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超高精度尺寸测量,可能不如专用位移传感器。* 成本考量: 系统集成度高,包括相机、光源、处理器和软件,初期投入相对较高。
白光干涉测量 (White Light Interferometry)
白光干涉仪是一种“光学显微镜”,但它不仅仅是放大,更是通过光波的相互作用,以纳米级的精度来“感受”物体表面的细微起伏。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这种技术是非接触式的,它利用白光干涉的原理。设备会发射一束宽带的白光,通过一个分光器,将这束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光作为测量光,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并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光作为参考光,照射到一个内置的、已知平整度的参考镜面并反射回来。当这两束反射光(来自被测物表面和参考镜面)再次汇聚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由于白光的宽带特性,只有当两束光的光程差(即它们走过的距离差异)非常接近零时,才会产生高对比度的彩色干涉条纹。通过扫描(通常是移动参考镜或物镜)并分析这些不同波长光产生的干涉图样,系统可以精确地非接触式重建物体表面的三维形貌,并测量其粗糙度、波纹度、台阶高度和微观缺陷,其分辨率可以达到亚纳米级别。干涉的数学基础是光波的叠加原理,当两束光波的相位差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产生相长或相消干涉。
核心性能参数:* Z轴测量范围: 可达数毫米,但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微米范围内提供最佳性能。* Z轴分辨率: 亚纳米级,是其最突出的优势。* 测量精度: 纳米级。* 视场: 多种物镜可选,可以从微米级到毫米级,提供灵活的测量区域。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提供卓越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能够进行微观表面质量检测、粗糙度、波纹度、台阶高度和微米级缺陷检测。非接触测量,对物体表面无损伤。* 局限性: 测量速度相对较慢,通常更适合实验室研发和离线检测,在高速在线检测中应用受限。对环境振动、灰尘等要求高。测量范围相对有限,适用于小区域的高精度表面形貌测量。对于高陡坡度表面或深孔结构测量困难。* 成本考量: 通常是所有检测方案中成本最高的,属于高端精密测量设备。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电池单元精密组装的间隙/高度测量领域,一些知名品牌提供了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日本基恩士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法 (2D/3D激光轮廓仪)。
核心参数: 采样速度最高64kHz,重复精度最小0.5 μm,Z轴分辨率0.01 μm。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日本基恩士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激光轮廓仪提供业界领先的高速、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在电池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电池片厚度、宽度、堆叠高度、电极片对齐度、毛刺及表面缺陷的在线检测,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和稳定性。
英国真尚有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法 (点式激光位移传感器)。
核心参数: ZLDS100RD系列部分版本采样速度高达70KHz,分辨率0.01%,线性度最高0.03%,量程高达 1000 mm,提供多种量程中点(45mm、310mm、355mm、440mm、375mm和745mm)和多种光斑大小(既有<0.06mm,也有>1mm)选择。输出功率有小于1mW、小于80mW和小于20mW三种选项,数字输出接口支持RS422或RS485。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英国真尚有的ZLDS100RD系列传感器以其紧凑设计和卓越的抗干扰能力著称,尤其是在复杂光照下。模拟/数字输出能力和多种功率选项也增强了其应用的灵活性。
加拿大LMI科技
采用技术: 结构光三维扫描 (线激光剖面测量,本质上也是激光三角测量)。
核心参数: Z轴重复精度低至0.2 μm,扫描速度高达10 kHz,提供高密度3D点云数据。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加拿大LMI科技的Gocator系列是高度集成的3D智能传感器,直接输出3D测量数据和内置测量工具,无需额外控制器。它擅长于电池单元的整体尺寸、平面度、焊接高度、间隙、共面性等全方位3D在线检测,具有高速、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德国米铱
采用技术: 电容式位移测量。
核心参数: 测量范围0.05 mm至10 mm,分辨率可达纳米级,线性度< ±0.25%,带宽最高10 kHz。
应用特点和独特优势: 德国米铱是高精度电容式测量领域的专家。其产品提供极高的精度和分辨率,适合于电池生产中对微米甚至纳米级尺寸的在线监测,如隔膜厚度、电极涂层厚度、电池堆叠间隙等关键尺寸的精确控制。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需要根据具体任务来定。在电池单元精密组装中,以下几个关键指标需要重点关注: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实际意义: 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是指设备能分辨的最小变化量。
影响: 它们直接决定了能不能“看清”电池单元的细微公差。如果精度不够,即使有偏差也可能检测不出来,导致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环节。
选型建议: 对于电池电极片、隔膜等微米级或亚微米级厚度的测量,需要极高精度和分辨率的传感器,如电容式传感器或白光干涉仪。而对于电芯堆叠、模组间隙等毫米级或亚毫米级尺寸,激光三角传感器通常能满足要求。
测量范围: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能够测量到的最大和最小距离。
影响: 决定了传感器能够适应的被测物尺寸和安装距离。量程太小可能无法覆盖整个测量区域,量程太大则可能牺牲部分精度。
选型建议: 根据电池单元或模组的实际尺寸和组装线上的安装空间来选择。例如,电池包的整体高度可能需要较大测量范围的激光位移传感器;而电芯内部的精密间隙则可能需要短量程的高精度传感器。
采样速度/扫描速度: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每秒钟能完成多少次测量。
影响: 对于高速自动化生产线来说,速度是关键指标。如果测量速度跟不上生产节拍,就会成为瓶颈,影响效率。
选型建议: 生产线节拍越快,对采样速度的要求越高。在选择时,应确保传感器的采样速度高于或远高于生产线上单个工件的通过速度,以保证足够的测量点数和数据量。
线性度:
实际意义: 描述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实际距离变化之间关系的线性程度。
影响: 如果线性度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受损,尤其是在测量范围的两端。
选型建议: 高线性度是保证测量系统整体准确性的基础。
抗环境干扰能力 (尤其是光照干扰):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在面对环境光(如太阳光、车间照明等)变化、被测物表面颜色和材质变化等情况时的稳定工作能力。
影响: 电池生产车间的光照环境复杂,如果传感器容易受环境光影响,会导致测量数据波动大,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选型建议: 这一点对于电池组装至关重要。选择具有强大环境光抑制能力的传感器。例如,激光三角传感器通常会采用窄带滤光片或特定波长激光来降低环境光影响。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电池单元精密组装的实际应用中,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传感器,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环境光干扰:
原因和影响: 生产车间的光照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有窗户或高功率照明灯具时,外部光源可能与测量激光的波长接近,导致接收器误判,影响测量稳定性。这种“假信号”会使得测量数据跳动,甚至完全失真,影响良率判断。
解决建议:
硬件层面: 优先选用具备强大环境光抑制能力的传感器,它们通常会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和窄带滤光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进入接收器。
环境控制: 在测量区域上方加装遮光罩或使用暗箱,减少外部光线进入。
软件算法: 采用信号处理算法,如平均滤波、中值滤波或更复杂的智能滤波算法,来平滑或消除环境光带来的瞬时误差。
被测物表面特性:
原因和影响: 电池单元的表面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如反光较强的金属外壳、吸光性强的黑色电极片、粗糙的涂层或光滑的隔膜。不同的表面特性会导致激光反射率不同,有时甚至产生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不足,使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号过强或过弱,导致测量不稳定或无法测量。
解决建议:
传感器选择: 选择对表面颜色和材质适应性强的传感器,例如具有自动增益控制(AGC)功能的激光传感器,它能根据反射光强度自动调整曝光时间。
多光斑/可变光斑: 针对不同表面,选用光斑大小可调或能提供多种光斑模式的传感器。
测量角度: 调整传感器的安装角度,避免镜面反射光直接进入接收器,或者优化激光入射角和接收角,以捕捉稳定的漫反射信号。
表面处理: 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对极度反光的表面进行哑光处理,或使用专用的测量辅助喷剂(需验证无污染)。
高速运动下的稳定性:
原因和影响: 电池组装线往往是高速运转的,被测物可能处于连续运动状态。如果传感器响应速度不够快,或者数据采集与运动不同步,就可能导致测量点不准确,或者测量数据滞后,无法有效控制生产过程。
解决建议:
高采样速度: 选用高采样频率的传感器,以确保在高速运动中也能采集到足够密集的测量点。
同步触发: 通过外部编码器或其他同步信号,将传感器的测量与被测物的运动精确同步,确保在特定位置进行准确测量。
数据处理: 结合运动补偿算法,对高速运动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期修正,消除运动带来的误差。
振动和机械不稳定性:
原因和影响: 工业生产环境中常伴有机械振动,这可能导致传感器或被测物出现微小位移,进而引入测量误差,影响测量精度和重复性。
解决建议:
刚性安装: 将传感器安装在稳固、减振的基座上,确保传感器本身不受振动影响。
系统减振: 针对整个测量系统或生产线,采取减振措施,如使用减振垫、优化机械结构等。
多次平均: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同一测量点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消除随机振动带来的影响。
电芯堆叠高度检测: 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多层电极片和隔膜的堆叠是关键工序。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堆叠后的电芯高度进行在线测量,确保每个电芯的厚度均匀性,防止因高度不一致导致的内应力集中和容量衰减。
电池模组间隙与平面度测量: 在将多个电芯组装成电池模组时,需要精确测量电芯之间的间隙以及模组整体的平面度。3D激光轮廓仪或智能传感器能够快速获取模组的三维数据,识别不均匀间隙或翘曲,确保模组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管理性能。
电池包盖板密封性检测: 电池包的盖板与箱体之间的间隙和配合度直接影响其密封性能,关系到电池的安全。利用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或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实时检测盖板的装配间隙、共面性以及是否存在变形,确保密封的可靠性。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